徐永
摘要:民间曲艺长期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地地道道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最基层的文化队伍,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广大民间曲艺艺人往往被人们视为下里巴人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民间曲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面临较为严重的生存与传承危机。
关键词:民间曲艺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I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1-012
一、 民间曲艺的由来
什么是民间曲艺?曲艺历史悠久,我国的曲种繁多,如:苏北大鼓、琴书、评书、二人传、快板书、山东快书………等等。在建国前我国以曲艺谋生的人特别多,群众习惯称之为江湖艺人,没有民间和专业之分。他们都是个体演唱,有的单档,有的搭档,流动性强。他们活动地点除极少数在城市,大部分在农村集镇,逢集时在街旁巷尾设场演唱,“拿关子”收费,俗称“撂地摊”。
以江苏为例,1956年江苏省文化局颁发了“关于曲艺艺人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全省经登记发证的艺人2647名,其中宿迁、徐州两地区就800多人登记发证。1958年后各地以原登记的曲艺艺人为基础又相继成立了一些专业曲艺团体,就江苏而言,如苏州、常州、常熟、江阴等评弹团,扬州曲艺团,徐州曲艺团等。1960年江苏省曲艺团成立,这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国营曲艺团体,其余均属集体所有制。但这些专业团体仅占曲艺艺人的很小一部分,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曲艺艺人还是由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下从事个体演唱,不在国家事业编制,没有固定工资,只向主管部门交纳部分管理费和公积金,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所以这些个体艺人统统被划成民间曲艺艺人。这些民间艺人和他们所归属的不在国家事业编制的曲艺组织,如曲艺联合会、曲艺协会、曲艺队等,统归民间曲艺范畴。而在编的专业曲艺团体和其拿固定工资的曲艺艺人则称专业曲艺。从此曲艺则有民间和专业之分。
二 、民间曲艺的作用
(一)民间曲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长期以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古至今,民间曲艺是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苏北与鲁、豫、皖接壤的宿迁、淮阴、徐州三个地区,由于历史上贫穷落后,从事曲艺谋生的艺人特别多,主要曲种是大鼓书、琴书、淮海锣鼓、评词等,逢集时艺人在街旁巷尾设场演唱,有时一场,有时艺人到的多了,并设几场演唱。说书艺人被群众誉为“集胆”,素有“无书不成集”之说法。在十年浩劫期间,民间曲艺受到“四人帮”的残酷破坏,各地曲艺组织几乎全部解体,民间曲艺艺人被说成是牛鬼蛇神,但由于民间曲艺扎根于群众之中,尽管“四人帮”百般禁锢,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是背着那些高喊“紧跟、高举”的人邀曲艺艺人在街旁、巷尾、车间、牛房里偷偷地演唱,艺人不敢击鼓敲锅盖,不敢敲琴改清唱,就这样偷偷地为人民群众输送精神食粮。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文艺方针得到了落实,各地曲艺组织相继成立,对民间曲艺艺人进行了重新登记和发证演出,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曲艺得到了空前发展,如苏北的宿迁市四县一区就登记发证500多人。当时出现了一股“曲艺热”,市场上曲艺唱片和电唱机几度脱销,各音像出版社为满足需求多次再版,这一时期民间曲艺出现了空前繁荣。它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民间曲艺演出轻便灵活,一两个人就是一个微型剧团,一个人就是一台戏,它从艺人数多,活动范围广,发挥着专业艺术团体不能取代的服务功能。
以苏北宿迁市的沭阳县为例,1983年该县有发证的民间曲艺艺人196名,据调查每个艺人每月最少演出20场,若每场听众以200人计算,每个艺人一年演唱的听众达5万人次,全县196个艺人一年演出的听众人数达1000万人次,超过了这个县人口总数的5倍。这是一个庞大而惊人的数字,它的服务功能是专业艺术团体所不能取代的。现在提倡文化下乡,而民间曲艺艺术长期扎根在群众之中,是群众文化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民间曲艺由于演出轻便,能及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政府法令,歌颂新人新事,鞭鞑时弊,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间曲艺在我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宿迁地区为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如:宿迁地区民间艺人演唱的《陈毅托子》、《大破陈道口》、《淮海战役》、《宿北大战》等鼓词和琴书响遍了解放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再如1986年宿迁市民间艺人张银侠配合普法宣传和计划生育工作而演唱的琴书《杨大娘投案》在江苏省首届法制文艺调演中获一等演出奖和优秀创作奖,后在淮阴市各县区巡回演出,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民间曲艺的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民间曲艺开始萎缩,目前已濒临消亡的危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地曲艺组织名存实亡,从艺人数逐渐减少且老龄化,出现后继无人现象。
(二)听众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听众。
(三)各地书场基本关门,在苏、鲁、皖接壤地区长期以“撂地摊”的集镇书场也几乎绝迹,再也见不到往日的集集有说书的繁荣景象。以江苏宿迁市为例,宿迁所辖五个县区1981年时有领证演唱艺人400多人,到2005年已无一人从事职业演唱。
四、民间曲艺形成困境的原因
(一)艺术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
(二)认识狭隘,自我封闭,难以广泛传承。
(三)知识匮乏,缺乏艺术创新,技艺难以提高。
(四)老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忙于生计,乐于传习的人越来越少。
(五)政府投入不足,引导不够,也是民间曲艺艰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机构。建议文化主管部门设立民间曲艺保护与研究中心,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开展培训。目前,民间曲艺也都列入了各级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加大对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对传承人加强技艺培训,对优秀的传承人进行跟踪业务指导,帮助提高技艺。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兴趣班,向青年人渗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新人。
(三)加大投入。民间曲艺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财政需要提供经费支持,除了日常工作经费外,对民间曲艺项目及传承人保护上应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传承活动。
(四)落实规划。一个地域文化品牌需要长期规划,逐渐树立起来,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列入江苏省“非遗”保护名录,对这二大曲艺品牌急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在议事日程上给民间曲艺一席之地,对民间曲艺给予扶持和引导,也希望广大民间曲艺工作者振作起来,在党的“双百”文艺方针指引下,坚持“三为”方向,与时俱进,为振兴曲艺事业,繁荣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徐 永 男,1978年出生,江苏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文广中心管理员,助理馆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