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语境中的公民意识解读

2014-04-29 00:44张鸿冰
理论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五位一体中国梦

[摘 要]十八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党和国家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今,社会逐渐步入现代化,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培育公民意识对现代化的推动有重要作用。可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提出对公民培育提供了新的、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公民意识培育,这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五位一体;公民意识;培育;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17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1552318);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10W—Z07)的阶段成果;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编号:YJSCX2013—003X)。

[作者简介]张鸿冰(199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会议上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结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这个总体布局不仅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希望,也为当今社会公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说到底,就是要在这个总体布局下的指导下培育和优化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它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社会权利、社会责任和社会基本规范的感知、情绪、信念、看法、观点和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自觉、自律、自我体验或自我把握;还包括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自我价值、自我人格、自利和义务所取手段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情感、依恋、感应和对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心理的意向。”〔1〕由此可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经济建设需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自律和自觉;公民的政治态度和倾向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文化自觉丰富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建设平等、自由的公民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要选择。

一、公民经济意识培育

经济意识是公民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等。“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使市场经济体系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培育公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社会主义的经济意识要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形态相结合,才能成为适应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培育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就其主要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公民正确处理好其与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培育公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公平合理的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做到讲诚信、讲信誉,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违反法律、道德;三是培育公民劳动与奉献的意识,这就要求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积极参加劳动。

从现实生活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有序进行,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是否得以完善,在与公民是否具有正确的经济意识。可见,加强培育公民的经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公民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利于公民形成健康的社会思想体系;有利于指引公民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公民政治意识培育

政治建设是一个总体目标,公民政治意识是实现政治建设的思想前提,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公民政治意识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公民的法制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和民主意识等。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公民政治意识缺失。公民肩负着政治建设的重任,因此,培育公民政治意识,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有利于使公民明确自己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公民的政治行为,有利于公民适应政治体制变革发生的变化,有利于公民认清自己在政治活动中的角色。

培育公民政治意识,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公民的政治自觉性得到强化,政治意识水平得到提高,政治热情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培育公民政治意识的起步阶段,政治意识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的政策及党的精神无法直接面向公民,党和国家的文件语言过于官方化;二是在公民的社会实践与政治交集过于狭窄;三是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使公民的政治热情消减;四是政治透明度不高,领导干部们缺乏政治领导意识。

从现实发展的趋势来看,要全面认真分析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现状,培育公民正确的政治意识,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加强对政治问题研究,弥补政治建设理论的不足。领导干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公民真正感觉到我国政治建设的进步与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其次,加强对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公民政治意识的覆盖面,为公民获得政治知识和政策措施提供信息平台,可利用网络与舆论的宣传,有计划地向公民传送政治信息,从而使政治透明度增强。再次,对有损国家政治形象的行为进行惩罚与教育,使公民相信政治制度的公平性。总之,国家的政治大环境具有无形的感染力,只有政治建设与政治理论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

三、公民文化意识培育

从传统的文化角度来看,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五四运动之后儒家思想虽然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臣民文化、专制文化和集权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这就造成公民文化意识没有培育空间,因此培育公民文化意识时我们要避免传统文化的消极层面。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西洋文化的“入侵”和新的文化观念的产生,使公民产生心理困惑与观念冲突,所以,培育公民文化意识迫在眉睫。

公民文化意识是对公民进行公民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质和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建立民主和谐的现代文化。公民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心理上与实践上。在心理上,它要求公民具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思想行为习惯;在实践上,它要求公民具有处理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所以,培育公民文化意识,首先要推行公民教育。在我国,受过教育与未受过教育的公民在文化素养方面差距明显,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再加上对教育资金投入有限,所以使公民教育普遍化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其次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文化素质还不高,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不适应,因此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有利于构建和谐又公正的文化环境。最后要完善公民的主体意识,增强公民参与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完善和民主法制的健全,重视培育公民文化意识,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系统的稳定,关系到公民文化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道德关系是否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公民文化意识的培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公民的文化活动在良好的文化大环境中进行。

四、公民社会意识培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公民社会这一新名词的出现,这为培育公民的社会意识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充分条件。公民社会意识是公民在社会中具有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公民敢于承担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和做好自己社会角色的能力意识等。公民权利意识是培育公民的社会意识的基石,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公民参与社会活动意识要求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为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着想;公民在社会活动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要求公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督与调整;公民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要求公民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且不要损害他人利益。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单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就说明人的意识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对公民而言,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社会关系处于复杂错乱的形态下,所以公民社会意识培育是艰难的。《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公民对《宪法》缺乏信任,权利意识不高;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过多追求个人利益,这都对公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针对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应将培育公民社会意识与发展公民社会结合起来。要将公民社会观念容入公民内心,使公民自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人的现代化。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对公民社会理念进行宣传,使公民参与社会实践由被动变主动。因此,鼓励公民参与社会实践,为公民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环境,转变公民对公民社会的态度,使社会民间组织与政府相结合,共同建立民主、与时俱进的公民社会。

五、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共同存在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因为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坚信我国资源丰富、取之不尽,从而忽略了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解决生态问题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公民生态意识是要求公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时刻遵循着生态规律。公民生态意识内容涉及面很广,不仅局限于公民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还要求公民对污染环境的行为积极制止以及对目前生态问题的担忧等。所以,要增强公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主动性,为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寻找好着手点。公民生态道德意识是约束公民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内心对和生态文明的一种自我要求。公民生态法治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制性保障,实行生态建设的法制化是必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公民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培育公民绿色消费意识,坚决杜绝超前和攀比消费,鼓励节约型和绿色消费,使公民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生态文明作为建设总体布局中其他四个文明的基础,为使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地进行,所以对公民进行生态意识培育更为重要。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最终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还很淡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对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还有一定的难度。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一国的责任,还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共同来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对培育公民意识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和要求,我们应深刻领悟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精神传递到现实生活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的“中国梦”不仅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它也是每个公民的梦,由此可知把“五位一体”总体目标与培育公民意识相结合,能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地基,才能让“中国梦”更加接近公民的现实生活。

〔参 考 文 献〕

〔1〕姜勇.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2004,(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五位一体中国梦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