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现状及改革新思考

2014-04-29 23:29:00韦隆富
文化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党校思考改革

韦隆富

摘要:县级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基层干部的“主渠道”,在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县级党校因体制,师资,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问题已不适应培训需求。本文就县级党校的现状和改革设想等方面作详实的分析和论证。为县级党校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党校;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44-02

县级党校是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履行着学校和部门的双重职责,承担着干部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同时兼有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的职能,履行对公务员和党外人事进行教育培训的职责。党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县级党校现状分析

党校定位:目前县级党校是当地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正科级部门,是当地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专职机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党校教育不同于国民教育,培训对象相对固定、单一,对社会开放度较小等诸多原因使得人们对党校的职能和作用不甚了解。在同级部门眼中,党校也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单位。

办班体制:县级党校的主体班次办学模式,一般由县级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在年初制定全年的办班计划,在班次设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等方面做规定,然后由组织人事部门依照计划下文确定参训人员名单,党校很少参与全年主体班次计划的制定,只是被动地依照计划开展培训工作。由于缺少规范的教学计划和严谨的工作步骤,在办班过程中,容易出现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难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办学条件落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就中共雷山县委党校而言,仅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普通教室、五间不足20 平方米的办公室,学员住宿楼和食堂均无。近几年来,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配套设施不完备,硬件和软件配备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培训任务。由于经费紧张,新的设备难以得到补充,功能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干训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办学质量。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科研能力。比如中共雷山县委党校现有编制18人,在职职工16人,其中4人在编却借调其他单位工作。同时在职人员还承担党校以外的其他挂职、扶贫等工作。留下的工作人员和专职教师就存在了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不适应改革需要的“顶梁柱”。

办学经费不足,自身发展提升困难,因为县级党校是全供事业单位,微薄的办公经费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培训任务。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县级党校的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

二、县级党校改革新思考

(一)加强领导,提高师资能力

加强领导,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工作日程。县委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注重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党建工作之中,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拓展基地,增添教学设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在各行各业干部录用要求在提高。录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都很高,因此,全功能教学基地是现代干部教育中开展现场教学的需要。它更注重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目前各县党校占地面积小,设备条件差,实践基地无,根本无法实现培训需求。因而各级党委应该注重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备,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实验基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干部培训的的基本条件。

(三)转变观念,改变培训模式

1.坚持“以学员为本、按需施教”

干部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需要遵循特殊规律。学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当的认知水平,要求党校的干部培训既要有前沿理论的深度,也要有现实实践的厚度。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角色年龄等现实状况,要求党校的干部培训既要有激情的理念更新,更要有多种教学形式的相得益彰。这些都需要党校的干部培训朝着理论性和现实性、时效性和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

2.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相结合

县级党校秉承着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并解惑这一传统,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一直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也多是全国性的、一般性规律,介绍的是一般性经验。由于各种原因,县级教师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殊性了解不深,知之不多,不能成为课堂主要内容。因此党校培训难以引起学员共鸣,学员总是觉得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游离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是目前党校教学中最大不足。

3.注重知识传授与学员能力相结合

随着我国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这些人进入党校学习,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政策解读和知识传播;党校教师也不再是仅仅帮助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素质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学员掌握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应从知识的灌输转到能力的提高上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与学员共同研究的教学案例。把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教学的研究课题,是解决学员工作实际最好方案。这不仅让学员在学习中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员在工作中的各种应变能力,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员自身素质的目的。

4.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力

变“死”的教学为“活”的教学,是党校教师应该探究的新课题。党校教师,要推进研究式教学,即以探讨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为特征。实施时要抓好三个关键: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互动教学。在这当中,案例要精心筛选、恰到好处,问题设计要科学、切合实际,以便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开展专题研讨,即组织学员围绕某一主题集中进行研讨,按讨论题目分主题发言、补充发言、自由发言、辩论发言、教师点评等环节,把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要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亲自下基层,当农民、当工人、当士兵。通过下田割稻、与村干部和村民促膝长谈,亲眼目睹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问题走进课堂,让课堂适应生活。力求过去“死”的课程变为“活”的案例。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员学以致用。

(四)拓展领域,办多功能培训中心

党校教育是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长期以来,县级党校的教育只是单一的培训模式,因而造成了生产第一线大量需要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得不到自身能力的培训和学习,如果党校在承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培训中加强科技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承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中实现自身的培养和教育,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多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党校将是我国现代建设中不可少的令党和政府满意的全新的伟大阵营。

(五)整合资源,共同办好高规格党校

为推进县级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减少执政成本,增强党校整体实力。就目前各县级党校的实际情况,地区党委应该就相临县(市)的地域、经济、办学等情况对党校进行合并。区域上就地就近、业务上功能相近,整合县级党校,并对县级党校进行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再设置。是提高党校办学的新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办出有特色、有能力的合格的党校。也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党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一种必然选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巨任务,党校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县级党校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一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猜你喜欢
党校思考改革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改革创新(二)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