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水文理念一经提出,必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水文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她为水文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空间和发展机遇,而水文文化作为水文行业的“软实力”,对大水文理念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在新时期,水文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多出精品,开拓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水文事业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大水文理念;水文文化;建设;支撑;创新
中图分类号:TV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3-02
水文文化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水文是一个行业,而不是一个行业的水文,要跳出水利看水文,不能局限于水利行业,要瞄准全社会来发展水文;水文必须根植水利,依托水利,要立足水利谋发展。”大水文理念是水文行业脚踏实地、服务人民,历经一代又一代人实践的结晶,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水文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大水文理念为水文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空间和发展机遇;水文文化建设作为水文行业的软实力,对大水文理念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一、大水文理念的产生是水文文化层次性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乃至每一行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水文行业不能不受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这些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对水文行业的影响又是综合的,因而水文文化不会像一般文明意义上的知识文化概念那样通俗,其本身较稳定、特殊和博大。纵观古今中外的水文实例,都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水文与文化同构的较为特殊的历史例证。随着水文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水文行业自身的发展模式与经历,形成了水文的传统即行业精神。水文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的历史连续性是其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水文文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地域层次、时间层次、时空层次和水文文化本身的构成层次。
地域层次:一个民族的文化及水文文化随着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影响,从其聚居中心不断向周围地区辐射、扩散、渗透和延伸,为周围地区的民族所吸收、借鉴和交融,形成一种具有同一性的水文文化体系。这种体系的民族特点与地方或称之为行业特点,随其地理位置从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层次或文化圈。
时间层次:水利历来都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保障防洪安全、保障用水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等,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如果没有水文提供众多准确的数据做支撑,解决水问题的所有对策都将难以实现。大水文理念的面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是水文文化历尽时代变迁、时间推移所呈现的自身的文化特征,带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烙印,形成水文文化的时间层次性,同时又不失去作为一种水文文化体系的同一性,它生动体现了水文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和发展脉络。
时空层次:水文文化的地域层次与时间层次共同构成了水文文化的时空层次。
构成层次:人类的总体文化与水文文化都是由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所构成。文化的最表层是物,是可见的;中层是心物结合,直接指导着物的创造,可以由物感觉出来;深层是心,即精神文化,是直接影响着中间层次,并最终决定物的本质依据。物质文化体现在表层,精神文化表现在深层,艺术文化则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层面上。他们分别形象地阐述了文化和水文文化的构成层次。
大发展必然带来大繁荣。文化概莫能外。历史发展到今天,大水文理念是水文文化层次性发展的必然,水文文化反作用于大水文理念亦属题中之意。
二、大水文理念的发展是一代代水文人倾情奉献、有为有位的佐证,水文文化建设整合新的水文精神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行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并随物质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就像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一样,一些细胞在死亡,一些细胞在新生。当新陈代谢较弱的时候,发展较慢,其延续性体现的较强;当新陈代谢作用较强时,旧事物消亡多,变革性较强。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延续性和变革性会交替出现,呈波浪式发展。水文文化的发展也是有波浪式发展的规律。大水文理念的发展是水文事业里程碑意义上的变革,是一代又一代水文人倾情奉献、有为有位的佐证,水文文化建设要珍惜这个机遇,整合新的水文精神。
水文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由于水文行业的特殊性,她的基本工作都在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偏远江河湖库上,点多、线长、面广。水文职工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寂寞,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的工作内容,洪水期间,甚至会经受危及生命的考验。一代代水文人用倾情奉献诠释着有为才能有位的大水文理念,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水文文化滋润着水文人的信念、理想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水文在祖国繁荣强盛的大背景下,正在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水文队伍也知恩反哺,发扬自信自强的光荣传统,千方百计拓展水文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阵地和空间,水文文化更应该与时俱进、应运发展,为大水文理念、为水文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水文理念是水文继往开来的指路明灯,水文文化只有激发团队文化创造活力,自强创新,才会支撑和丰富大水文理念
水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人为中心的大水文理念的一部分,它用各种文化的力量和手段来实施大水文理念。推进水文文化创新,增强水文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水文文化生产力,是使水文文化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提升水文文化水平的有力途径。
(一)创新水文文化是实践大水文理念的关键
大水文理念根据水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和水文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宗旨,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和水文完善自我机制作为首要任务,注重水文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塑造,教育职工成为“四有”新人为出发点,将水文文化建设深植于领导和职工心中,为践行大水文理念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使水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坚持职工全员参与原则,着眼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
大水文理念的践行是整个水文职工队伍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推进水文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职工,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水文职工的意愿,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职工。
(三)大水文理念呼唤精品和精典,水文文化建设是水文发展的精神泉源和“软实力”
毋庸置疑,水文文化是生产力,水文文化建设是水文发展的精神泉源和“软实力”。水文文化自有它的脉动和传承。水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主旋律的使命自然地落在当代水文人的肩上。大水文理念呼唤水文文化的经典和精品,只要我们胸有大目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水文文化的思想和队伍建设,坚持“三贴近”原则,属于水文的同时也是属于民族的精品、精典作品的出现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呼唤文化建设的更大发展,奋发向上的水文队伍期待精神产品的更大丰富。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大力推进水文文化创新,不断开创水文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在大水文理念的引导下,让水文文化有为有位,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水文应有的奉献。
作者简介:魏丽(1979-),女,河北深泽县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