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虎彪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探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独立性和自觉性;有序性和适应性;有序性和适应性;创造性和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48
《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教学作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现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得以大力的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没有教师直接教授的条件下,独立地学习化学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⑴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⑵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⑶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由于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学生已经能够较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化学学习活动的效率和结果。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独立性和自觉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青睐。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尚处于自觉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学习常呈现波动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学习目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方法的指导,不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化为自己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持久地进行。
要养成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就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变传授式教学为指导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过程、方法、步骤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水是自然界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的学习中,就主要是阅读自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内容提纲及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本节内容浅显,绝大多数学生能很快掌握有关知识内容;又如在“燃烧的条件”一节中,教师通过相关的实验演示及在学生自我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总之,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程度,直至完全独立地学习而不依赖于教师。
二、有序性和适应性
这里的自主探究包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既包括假设验证的一般模式,又包括归纳、演绎的推理模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计划、方法和程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的适应性是指学生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要求,适应化学不同内容的学习。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加以巩固。如对“分子性质”内容的学习,教师首先通过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小”、“碘的升华和凝华”、“打开浓盐酸瓶盖有刺激性气味”等实验的演示及相关设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得出结论。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学生则宜在先预习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边实验边自主学习。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并完成教师设定的预习题,然后进入到实验室,让学生边实验边练习解决问题。如通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的实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解释:1. 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2. 鸡蛋放入石灰水是否可保鲜;3. 长期存放的石灰水会变质,表面形成的一层白膜是什么;4. 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盆,墙壁为什么反而更潮湿;5. 建筑工人在没用完的石灰浆上为什么要覆盖一层土;6. 怎样除去二氧化碳等。通过实验及学生间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数据等事实证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本质联系和区别,用科学的方法对事实证据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自我形成探究结论。
三、创造性和探究性
化学创造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探究性则是学生用以获得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进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更多地体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后,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总体积不能守恒?”“为什么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氢气?”等。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就要正确选择某些气体的制取装置。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反应规律,如金属活动顺序,就应学会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利用相关反应除杂等。另外,假设验证模式非常普遍,它一般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步骤。如在探究氯水中何种物质起漂白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会做出如下假设:(1)起漂白作用的是HCl;(2)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3)起漂白作用的是Cl2等。然后通过设计实验,逐一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四、激励性和效率性
激励指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利用某些事物对人的吸引力,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的过程。激励是初中生非智力因素运行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多种措施来激励初中生发挥学习的持久性。如教师通过设置相宜的练习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学生小组竞赛、定期总结学习成果、及时表彰先进及进步显著者,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只有把升学和成才作为初中生激励的中心内容,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效率性指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条件,消耗最少的时间和物质材料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大的失误,减少忙乱现象;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创造性地开展自学活动,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知识联系整合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设计一定的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完成,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指导,使教与学双方得到及时反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深化和巩固,并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课结束后,学生知道了随着钟罩内氧气的消耗,钟罩内压强下降导致水面上升。根据这一结论,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⑴假如用硫代替白磷,可以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吗?为什么?⑵用镁代替白磷(已知镁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固态氧化镁),可以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吗?为什么?(3)还可以从这个实验的现象获得哪些结论?学生通过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形成认知结构并转化为能力,这样知识才会牢固,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但不管如何,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性格特征。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化学的条件和因素,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独立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促进化学新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