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枯燥的数学乐趣无穷

2014-04-29 00:44刘孝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同类项教学内容交流

刘孝瑛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强调“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與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较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教师就需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转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单调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一、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是指一段时间和空间内诸多具体情形的概况,从教学角度来看,课堂是具体的空间,而教学过程是时间,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靠单纯的抽象感知而获得知识,相反需要综合各种情形而让学生积极参与过程当中,借助各种能让学生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形来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就尤为重要.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作为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过渡到新知探究中. 如“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该课时要让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后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因此,同类项的概念就是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先以“数钱”游戏来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先提供一些零散的钱币,然后分两组(一组直接数,一组分类后再数)数钱,看哪个组数得快而准,学生完成后,提问:“为什么要将相同面值的钱分为一类?”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感受同类项的作用. 接着过渡到长方形面积计算案例,教师幻灯展示问题引导列式,学生列式后出现了两个答案:100a + 200a + 240b + 60b,(100 + 200)a + (240 + 60)b,既然是计算同样的面积,不同的算法其结果应该是相等的,学生很快得到100a + 200a + 240b + 60b = (100 + 200)a + (240 + 60)b,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容易找到100a + 200a = (100 + 200)a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新概念,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操作,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在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倾向于将教材中的知识抽象概况后再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听不懂、上课打瞌睡等现象. 其实,初中学生的认知还是以直观为主,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在操作中获得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的,但教学中教师为节约时间,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故而学生也就只能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识了. 相反,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图形的平移、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都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感受. 而在如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二次函数的图像等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学尝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画出两个三角形并剪下,然后对比,在对比中感受对应边和对应角等概念.

三、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交流体验

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根据自己的认知而解构后重新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体验是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的重要因素. 而要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师就不能将学生限制于“个人”的狭小范围内,相反要借助“小组”这一形式,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

在合作探究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分享中丰富体验.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函数引导小组根据函数改变k值来探究函数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只发现了当k > 0时函数的特征,而没有观察到y的值随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在交流中学生分享了这一点后,其他学生开始深入探究,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其次,交流主要是指让学生根据问题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样是在该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k、b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何影响?”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根据k值而对函数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了交流,当涉及b值时学生就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如b > 0或b < 0时直线和y轴的关系,而当b相同时又是什么情况.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学会了主动构建知识,加深了其体验.

四、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从“自我”的角度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规划,然后进行引导. 其实,学生因知识基础、经验等多种因素所限,其思维方式和教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来构思教学,在换位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思维误区,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所谓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在分式的乘除法的教学中关于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的知识点学习中,有的学生就很难理解,本来这在教师看来是很容易的,可当问及学生时,学生却不理解为何要乘以它的相反数,此时教师可用一个较为简单的算式来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如 ÷ ,学生计算时教师提醒其被除数改为相反数,然后再解释. 如此,让学生在尝试中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能在学习中获得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同类项教学内容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