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

2014-04-29 00:44秦军昌
时代金融 2014年20期
关键词: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秦军昌

【摘要】应急突发事件中,因物资的需求呈频次低且数量高度不确定的特点,致使以政府为主导,结合社会力量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成为应急物资管理的最为重要的模式之一。联合库存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可以解决参与各方激励兼容问题的有效机制。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分四个层面对应急物资联合库存中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管理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资 联合库存 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

一、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库存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对缺货损失和剩余库存损失关系的合理权衡。且因这两类损失呈负相关,一方的改进往往是以另一方的倒退为代价的,再加之复杂的需求关系,对库存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应急管理中,因为事件的突发性和特殊性,对物资的需求模式难以用历史数据事前推测,使得做出按照事后的结果评判的合理订货决策非常困难。因此,在每次较大的应急事件后,库存决策者很难逃避社会对其“备货不足”或“浪费物资”的责备[1] [2]。

按照库存理论,对于高度不确定的需求模式,零售商可以采用共享库存的方式,降低个体库存决策的风险。故针对应急物资采用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的联合库存模式,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物资过度缺货或者过度剩余的现象。

针对应急物资联合库存模式,若按照物资共享的程度可以分为,集中存储和信息共享但分散存储。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首要解决的是社会力量的参与意愿,其次是解决参与的程度,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属于一类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前者,因为政府主导和应急的公益性的道德力量,能够较好的解决参与意愿的问题。但是,对于参与的程度,不能仅通过道德的力量解决,需要设计能够满足激励兼容的机制,确保社会力量在应急过程中的积极性。

二、激励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导致参与方合作懈怠的原因大体有四种因素,一是参与方参与动机不一致的程度;二是参与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三是参与方对待决策风险的态度;四是参与方的责任能力的大小[3]。

第一,各方的参与动机不一致,是造成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动机不一致的程度越高,造成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在应急物资的联合库存中,政府的目标是在应急状况发生时,社会各方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及时应急处置和恢复,希望各方提供所需的物资越多越好,反之当各方提供物资多时,政府就没有动力提供太多的物资;社会力量,需要在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率之间权衡,灾害发生时,物资短缺可能导致更高的利润水平,因此他们并不希望提供太多的物资,只要提供满足企业声誉水平的数量就即可。故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比如事前的期权约束或者事后的免税手段,保障多劳多得,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应急物资的积极性。

第二,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导致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的另一因素。应急物资的具体需求信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是不对称的,政府了解的要比其他主体多;社会力量可以提供的库存数量,对政府而言是不清楚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彼此无法观察到各方的具体状况,就会导致各类投机行为的发生。比如灾害发生时,政府决策者可能担心更大的次生需求,会夸大需求信息,导致救灾可能更多动用了社会力量。反过来,社会力量担心自身的经济利益,也会故意扭曲自身的库存水平。而且,当这种不对称情况加剧时,会严重的挫败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管理的模式。所以,政府如何设计恰当的机制,确保应急时各方能够真实的揭露自身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参与方的风险态度。按照博弈论的相关研究结果,不同决策主体的风险态度,即风险厌恶或者偏好,都可能造成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在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管理中,获知参与各方对风险的态度是实现整体救灾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地,对于风险偏好者,应该通过比较强的激励手段,调动其积极性;而对风险的厌恶者,应该采用一些保守性的具有保险功能的措施,确保其能够参与到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的管理工作中。

第四,参与方的责任能力。此能力即,灾前和灾后联合库存各方根据合同或者机制,履行各方支付的能力。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中,需要认真的评价各方信誉以及各种条件下的支付能力。若参与主体,在事后没有能力按照合同设计的条款支付各自事前的承诺支出,那么这样的机制就属于一种不可信的威胁,各方就没有意愿遵守合同的各种条款,使得合作成为口头形式的内容,没有实质意义。

三、管理实践启示

综上,应急物资的联合库存问题属于一类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关键是参与各方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现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对管理实践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首先,打好舆论导向和经济刺激两张牌。通过在全社会大力表彰企业参与应急物资救灾的先进事迹,增进企业的社会效益。同时,采用政府经济调控的手段,向那些参与应急物资管理的社会力量给予恰当的经济补偿。这样就可以促使参与各方的利益趋同,形成联合库存管理的共识。

其次,加强灾前调研,摸清可能的需求模式和社会库存力量现状,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前提。此外,在此基础上设计激励兼容的合作机制,保障多劳多得。

最后,加强事后监管的力度,确保合作按照既有的机制开展。任何合作问题都有一个事后,激励和处罚兑现的环节,这是解决各个应急物资库存管理主体遵守合同的主要手段。所以,在灾后应该严肃的对参与各方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严格按照合同落实各方的应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JIUH-BIING S.Challeng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8,61:35-73.

[2]赵晓波,黄四明.库存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22)。

猜你喜欢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复仇代理乌龟君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