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
【摘要】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体重指数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的24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的不同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50例、超重组130例、肥胖组60例;通过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在各项血压指标上的关系。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与正常体重组比较,其血压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肥胖组血压监测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三组人员在白天收缩压变化标准差、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的比较上F分别为9.86、5.61、3.32、5.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重指数越高的人群其动态血压监测水平变化就越大,其血压变化的标准差以及血压负荷均显著上升。
【关键词】体重指数;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变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68-02
体重指数指的是体重/身高?的值,国际上常采用其对人体是否健康、胖瘦程度进行评估。体检者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需要其配合携带相应的记录器,以便对血压水平进行准确的记录,可在设定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全程血压变化的监测,方便医务人员对血压数据的统计,时刻为血压水平的趋势和波动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为研究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本文对不同体质指数人群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现将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的24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18例;年龄在35岁~80岁之间,平均(54.6±1.6)岁;收缩压水平在75~95mmHg,平均(85.3±4.2)mmHg;舒张压在115~145mmHg,平均(130.4±8.5)mmHg。根据体质指数的不同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BMI在18.5~24.0kg/m?)50例、超重组(BMI在24.0~28.0 kg/m?)130例、肥胖组(BMI高于28.0 kg/m?)6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壓等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对体检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对患者采取肘静脉血液约5.0ml,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标准的方式对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进行测量,根据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采用由美林公司生产的血压监测仪(Accuwin 2.0)对体检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白天在08:00~22:00时段,测量频率为30min/次;夜间22:00~08:00时段,测量频率为1h/次。监测仪自动对测量值进行记录,包括:24h血压、夜间血压及负荷、白天血压及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昼夜血压变化标准差等,测量值有效率在80%以上则动态血压监测合格。
1.3统计学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频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体检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分析,具体分析见表1。
2.2三组体检者在昼夜血压变化标准差的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见表2。
3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诊室血压的水平存在密切相关性,但诊室血压容易被多种因素干扰;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肥胖和超重是对血压产生影响的主要高危因素,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大[3]。本文研究中对体检者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体检人群中的24h血压变化水平、白天血压、夜间血压、白天血压负荷、夜间血压负荷等均与体重指数相关,体重指数越高,血压水平越高;超重组和肥胖组各项监测的血压指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并且肥胖组高于超重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由表2数据可得:三组间昼夜血压变化标准差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肥胖组的变化标准差异最大,其次为超重组,最后为正常体重组。三组体检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昼夜血压变化标准差能够对血压波动的幅度进行反映,有效反映24h内的血压平稳状况,当血压平稳后方可保护靶器官。一般血压负荷超过25%,高血压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大幅度提高[4]。故超重和肥胖患者应积极对血压行动态监测,对体重进行控制,有利于血压水平的降低,进而降低超重和肥胖可能引发的血管变异性改变,发挥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临床肥胖和超重对血压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血压水平的升高,临床主张其机制主要与体内脂肪相关。与内脏脂肪组织丰富、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的激活关系密切,造成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上升,血容量的增加对盐的敏感性提高[5]。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试验发现,动态血压的监测可作为对血压相关性高危因素的预测金指标,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动态监测的研究表明其对患者病情的临床转归具有显著效果;故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均可进行血压的动态监测,以便对血压状态进行了解[6]。
综上所述,血压动态监测可有效反映肥胖和超重对体检者血压水平的变化,但在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患者等相关研究中,体重指数对血压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拂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8(9):1404-1405.
[2] 纪晓瑜.体检人群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血糖检测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30):326.
[3] 李曦,胡荣,芦燕玲等.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06-3609.
[4] 王姝焱.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量指数对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83-185.
[5] 李曦,胡荣,芦燕玲等.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4):452-455.
[6] 张颖,杨冬梅,王佳等.短时间动态血压监测对健康人群体检的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174-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