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衍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高校对于党支部的创建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高校党支部创建工作效率极低,而且党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对此,作者从研究性学习入手,对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研究
前言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是党员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作为主要研究的载体,创建一种科学性的学习方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党员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了解实际情况,再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提高党员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极大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进行研究。
1 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1 有助于培养党员的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党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相关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发现,从中发现不足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改进策略,从这一观点来看,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被动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1]。相比之下,研究性学习更具有开放性,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学习地点的改变,还充分改进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党员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渠道,不再将眼光局限在课本教材,放眼世界,为高校党支部党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校党支部人员需要靠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彻底解决过去重理论轻行动的问题,提高党员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动脑能力等,对培养党员的思维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1.2 有助于培养党员的创新能力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出党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仅充当引导者,根据党员研究性学习的情况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党员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目标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等,将党员真正推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这样党员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够让党员快速的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同时也会根据学生之间个性的不同,选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所不同,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不仅激发了党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培养党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重大的作用[2]。
1.3 有助于培养党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具有的过程性、开放性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不具备的,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党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性等,对培养党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并不局限在个体,在很多个性化活动中,党员学生都会成群结队的组成一个研究小组,针对一个或几个课题展开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党员之间都身居要职,通过每位学生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整个研究项目,慢慢的也会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下,党员的责任感也会得到提高,再加上长期的合作交流,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而且,对培养高校党支部党员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引入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2 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有效途径
2.1 发挥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主体地位
要创建高校学习型的党支部,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党支部主体地位。高校可以给学生党员分布任务的方式,任务主要围绕着党员的课堂,针对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导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充当引导者、管理者的工作,为学生完成党员学习任务而做出正确的引导[3]。在规定一段时间或时期内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每个小组内选出组长,并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通过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明晰自己的任务,调动起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在导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党员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关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导师的表现并不多,主要表现的是学生,将学习型党支部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能够充分的体现学习型党支部党员研究型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党员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2.2 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来说,直接受到导师素质的影响,如果导师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型党支部党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因此,要全面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对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式、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校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综合的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指导教师能够担当重任[4]。其次,要定期邀请其他院校,或本院校其他系的党总书记、主管学生党员的副书记等对学生党员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而且,还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演讲会等形式来邀请一些学生党员学习先进的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这样才能在指导教师先进性思想的影响下,提高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有效性。另外,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指导教师的影响下,能够有效的培养高校党支部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再加上导师对其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进一步做好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为党支部注入新鲜的血液。
2.3 完善党支部的创建机制
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有效性[5]。首先,要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加强,不断的完善高校党支部党员社会实践的研究型学习,严格按照完善的机制进行,确保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有章可循。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将高校党支部党员放置一个开放、动态、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仅能够使党支部党员亲身体验社会,并且能够在实践调查中获得一手资料,对党支部党员研究性学习极为有利,而且,在此基础上也为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提供更大的优势。其次,要不断的完善政治理论,主要从原有民主生活作为基础进行,对党支部党员展开听证会,听证会的主要人员还需邀请一些党外的学生群体以及其他院系学生作为听证会的主要参与者,再针对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提出一些建议,探究课题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等等,通过研究性学习为提出的课题提供可靠的发展思路以及改进意见,进而提高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效果。
2.4 创新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载体
对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来说,需要一定载体作为支持,而传统高校党支部的创建缺乏对载体的重视,更缺乏对载体的创新,导致高校党支部的创建效率不高,因此,为了实现研究型学习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应不断的对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载体进行创新[6]。首先,需要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党员要站在研究性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基层人员应对高校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活动内容等进行创新和探索,切实的改进工作方式以及活动内容等,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基层党员创建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将创建好的党支部党员环境作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党支部党员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高校党支部党员的学习创建红色网站等。拓展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阵地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对载体进行不断的创新,要积极开展三进的原则,主要是高校学习型党员要进公寓、进社团、进班级等,将这些有限的载体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充分体现出载体资源的优势,并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效果,进一步提高党支部基层党员的研究性学习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党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应用到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创建中,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党支部创建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不断的促进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效果,促进高校党支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彩莲.要在大学生党员中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03)
[2] 文斌,李娜娜,何学伟,张志凯.如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争做学习型党员[J]. 今日科苑. 2011(04)
[3] 袁怡琨,王古月,张海超.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 实现先进性教育长效化[J]. 才智. 2012(10)
[4] 贾咏梅.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是民办高校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13(11)
[5] 徐昳荃,席拥军,陈志龙,王宇.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理论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23)
[6] 谢骐,黎娅,邓奕,王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管理机制浅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