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的调查研究

2014-04-29 06:49彭海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协作成员意识

彭海涛

一、调查目的

协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协作,越来越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协作意识和协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网络协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网络协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网络协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网络协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新余六中初中部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多个方面问题:网络协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网络协作学习的分组形式;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内容;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效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看到当前学生对网络协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协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网络协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协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1.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据调查,尽管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协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网络协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网络协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11%,偶尔回答的占77%,几乎不回答的占12%。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2.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协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班网络协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90%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从“你班网络协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19%,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32%,两者兼有占49%;从“你每次网络协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选择知道的仅占40%的结果;以及从“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32%,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66%,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等情形来看,网络协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协作起来。

3.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网络协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师生座谈、听课中了解到教师对网络协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协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网络协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听课情况的反馈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师生对网络协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网络协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问卷中少数学生认为协作学习轻松好玩,而它真正的意义却在培养学生充分的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2.学生协作意识较差,协作技能较低。协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协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协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协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协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3.小组协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19%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协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缺少评价激励机制。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协作学习效果的提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没有针对性、有个性的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协作小组,采用“组内协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协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协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协作的效率。

2.注重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协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协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协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猜你喜欢
协作成员意识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协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