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龙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12-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普及应用至于各个行业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各项业务活动、生产操作的效率、质量,有效促进了国内各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有效应用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进程中,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的发展,调节各地的农业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推动信息化建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而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农村地区发展策略、管理机制的不同,而导致其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计算机和网络都缺乏,很难更上现有的信息化速度,以下主要是综合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
1.实用性。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各种农业信息主要是以非物化形态展现出来,无法直接进入农村地区的市场管理,农业信息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与公益性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导致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2.时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信息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以及涉农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各级政府及经济管理机构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指导的主要依据。与其特行业的信息需求相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种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保证时效性,这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而保障各种信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综合性。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较为常见的行业有:农、林、牧、副、渔等,同时与电力、金融、环保、水力、运输、科研、农机、财政、气象等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各种信息的获取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综合性,即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或部门的联系,促使信息获取渠道、方式的不断增加,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并不能直接应用,而是要在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判定各种信息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创新途径
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尚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从而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长期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在我国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并且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效率和质量。
1.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但要利用宏观及微观经济手段指导农村地区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要强化农村地区自主组织经济建设的实际能力。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拓宽农业信息的面,从各给方面让农民能了解到各种农业信息,对于新产品、新技术有着更广泛的了解。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拓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服务手段与空间。
2.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若想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个条件,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国内农业地区的发展现状,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应以县、乡等行政单位为基础,积极利用国家调配的各项农业管理专项资金,并且引入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懂得农业方面的知识,又懂的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建设,从而有效的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3.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各类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检索等流程的集成化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管理环境,从而实现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与信息化,这也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基本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