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教育基本理念实践“人本主义”教育

2014-04-29 01:17杜卫英
成才之路 2014年26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古筝流行音乐

杜卫英

当代教育形式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基本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根本的“人本教育”。在实施中有一些基本理念值得我们关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把审美能力作为核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重视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让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完善音乐教学的评价体制,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代音乐课程改革为学生奠定了相对完整的音乐教育基础,它给学生、教师带来了全新变化。

虽然音乐新课程有众多的创新之处,但我没有忘记音乐课程中的基础教育,因为夯实基础教育始终是首要任务,是最为重要的。例如,我在新学期的前两周就对学生进行了五线谱和节奏方面的训练。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了能与国际音乐文化接轨,促进中国古老音乐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逐步采用五线谱和节奏训练,这属于音乐基础知识,无论对演唱者还是演奏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一首音乐中节奏没有掌握准确就会使听者听起来毫无旋律感。所以,要学音乐必须先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

谈到流行音乐,我们就会想到它在当代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流行音乐之所以引起青少年普遍喜爱,其中必有某些值得关注的因素,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并不可取。我们已经不能无视和回避它的存在。时下流行音乐中有些作品对中小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完全有责任和义务来指导学生正确赏析流行音乐,帮助学生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提高学生欣赏美、审视美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高雅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赏析能力,让学生自己区分和抵制流行音乐中的不良因素。例如,在高年级的课堂中留出5到10分钟时间,请1~2名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流行音乐介绍给大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如节奏方面、旋律方面、乐器演奏形式、歌曲演唱的风格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多方面体裁的音乐。在一次音乐课上,有一位学生介绍由周杰伦演唱的《龙拳》,我提醒这位学生先介绍一下周杰伦的成长经历,介绍他从小刻苦學习音乐,以超强的毅力不断努力才获得的成功。人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带来的激励对他们可能更为贴近,更为直接。从歌曲本身来讲《龙拳》是一首勇猛刚劲的快节奏歌曲,采用了西方流行音乐中Rap(拉普)风格。等这位学生介绍完后我又补充介绍了一些,如音乐开始先用大鼓的强奏拉开了好大的阵势,大鼓、扬琴的音色,歌唱时直声、喊声对宣泄情感的作用,这种通俗性唱法同美声唱法的比较等等。我们不是总想把同学们引导到高雅音乐的殿堂里去吗?其实,适当地适应同学们的音乐兴趣,并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由浅入深,从对音乐的感觉上升到理解,从他们熟悉的通俗音乐上升到高雅音乐,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欣赏课较之歌唱课,课堂比较安静,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和欣赏为主要形式。在这单一的形式下,学生的注意力难免会游离于乐曲之外,此时如果调动学生各项感官能动性,吸引其主动欣赏,则可凝聚其注意力。例如,音乐欣赏古筝独奏《战台风》,这是一首器乐曲,学生对古筝不了解,对于它的表现手法更是一无所知。让学生听这样一段音乐,必然懵懵懂懂,欣赏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因此,只有通过反复听赏,分段听赏,结合讲解古筝的表现手法,学生才能理解。如码头工人紧张有序的劳动情景,战斗场面的激动人心,以及人们战胜台风后的欣喜之情等等。一堂课下来,学生加深了对古筝的了解和对乐曲的理解,也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具体形象。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可以先从歌词入手。这首歌的歌词既抒情优美,又亲切通俗,犹如一幅动人的画面,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色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尽收其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配乐诗朗诵,然后让他们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把歌词内容表现出来。

总之,优秀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音乐的美感,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体验教学的成功,师生共同营造美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教与学的快乐。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古筝流行音乐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第一次弹古筝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古筝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我的古筝之旅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