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
[摘要]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既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会。许昌市是河南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许昌市;特色农业;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62-03
1引言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自然条件优越,绝大部分为平原,地处暖温带季风区,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因此是河南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许昌市现有耕地458万亩,农业人口370万。其中许昌现有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10万亩,鄢陵是全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襄县是著名的药材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717亿元,因此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农业既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会。发展特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许昌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许昌农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特色农业的兴起会引来一些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许昌的不断发展又带动许昌农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这种良性互动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并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连接河南市场,进而连接全国市场,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同时能够吸引许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发展特色农业有助于推进许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水平低。特色农业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纽带,发展程度对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有直接的影响。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接受许昌周边城市的经济扩散效应;通过建立许昌现代科技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从而提高许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
最后,发展特色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许昌的农业生态环境。低碳环保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同时又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农业发展的条件,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使农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特色农业,科学开发和利用许昌农业资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特色农业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其思想为特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各国按照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能使其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流入高效率产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其绝对优势产业的发展。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相对差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就会具有比较优势,这样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会发生。所以,主张各国应按比较成本(或相对成本)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其优势产业的发展。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他的学生俄林接受并发展了这些观点,在其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要素禀赋论。该理论分析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因此,各国应按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即专业化生产本国拥有优势生产要素的商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3许昌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31许昌特色农业的现状
近年来,许昌市按照特色化发展高效农业、优质化发展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农业的思路,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保障基本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鄢陵县为主的花木生产、以襄城县为主的蔬菜生产、以禹州市为主的药材生产三大特色产业,以许昌县为主的优质小麦、大豆生产“三粉”、以长葛市为主的畜产品四大农产品加工系列五大优势区域格局。2011年,全市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花木、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5万亩、765万亩和294万亩;建立生态农业基地127万亩,粮粮、粮经、粮果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26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产品24个、绿色农产品14个;全市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省级29个。同时,全市按照“建基地、育龙头、抓联结、强服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8家。
鄢陵县素有“花都”、“花县”之称,拥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产值9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5%;全县花卉苗木种植从业人员12万人,占总人口的1/5,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第三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来自21个省、市的860名展商、客商齐聚鄢陵,66亿元的签约金额让鄢陵县挣了个钵满盆圆。花卉苗木等产业推动鄢陵县走出了一条强县富民之路。
禹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已成为我省平原地区最大的连片种植基地;投资2亿元的禹州中华药城已经建成,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原中药材交易会。
襄城县依托群发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鲜货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年交易蔬菜40万吨;2003年,该县的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正式通过省级认定。
2010年河南省主要烟叶产区产量对比(单位:万吨)
许昌县依托许昌卷烟厂发展烟叶种植,采用企业直接到农户的模式鼓励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0年许昌县烟叶产量达到442万吨,排名全省第三位见上表。
32许昌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中原农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必须围绕特色做文章。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和效益。作为全省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的许昌市,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定位自身。以园区建设作为载体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指导,在运作模式上,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推广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目前,许昌已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46个,总面积115万亩,形成花卉、蔬菜、中药材、腐竹、畜产品、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园区的示范辐射效应,不仅优化了园区自身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建成了1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全市有4000多个规模养殖专业场、专业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4%,保证了全市人民副食品充足供应。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13%,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以上。
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渠道。在各种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龙头企业群体迅速成长,并覆盖了许昌市的各个农业产业区域:花卉产业以鄢陵北方花卉集团为龙头,蔬菜产业以襄城群发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中药材产业以禹州中药材市场为龙头,畜牧产业以长葛众品食业公司为龙头,粮油食品加工以湖雪面粉公司、山花粮油集团为龙头等。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0家,进一步明确了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生猪、优质“三粉”的加工业主导地位,小麦年加工能力25万吨,大豆60万吨,生猪120万头,“三粉”60万吨。全市产业化经营组织120家,带动农户675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517亿元,户均增收766元。“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的链条被拉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如今在许昌,以小麦为原料的面粉、食品年生产能力达168万吨,转化率达51%;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腐竹生产能力达60多万吨。尤其是许昌县河街乡,以腐竹生产为特色的一批龙头企业,不仅带起20多个专业村、3500多个专业户,而且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腐竹市场。如今在许昌,生机盎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20家,带动农户675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年增收517亿元。
33许昌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产品质量问题。目前许昌有的地方还没有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足够的重视,在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添加禁用激素和化学添加剂、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只有质量好的农产品才能得到买方的认可,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多次遭遇发达国家的环境壁垒,导致出口的农产品滞销和积压,特色农业的发展受到沉重打击。
(2)特色农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如果没有形成规模,既不能形成一个地区的特色经济,也会影响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及销售,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许昌市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有的地方“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但由于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致使农产品的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也不高,很难对外销售。而产品的销售不畅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创新不足。科技生产水平也是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要归因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也是中国未来农业增长的原动力。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也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目前由于许昌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的品质差,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许昌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1)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从根源解决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促进和规范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建立标准的特色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步骤。
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首要问题,逐步把特色农业发展由依靠数量增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然后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生产中去,从根本上改变产品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当前人们饮食需求已由温饱、营养型向保健型过渡,对农产品营养、无害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许昌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把握现代质量意识,用经济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农产品品质问题,以优良的品种、优良的品质去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根据消费需求,组织重点攻关。定向培育能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的优质农产品品种。
(2)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
重视市场开发,统筹考虑特色农业生产、交换、分配、销售、运贮等各环节的相互关系,通畅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实现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布局,把农民增收作为目标,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在各个县乡镇分别形成自身特色后,进行统一规划,先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基础,然后各个产业链形成紧密联系时,以特色农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就形成规模了。
(3)重视科技进步,开展对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不断优化特色农产品品质,为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首要任务是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引进,任何优良品种都有退化老化过程,需要及时研究新品种进行替代,要以科学态度搞好品种选育工作,保持品种优良性,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为生产环节搞好供应。在研究新品种的同时,其次要导入生产环节的各项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建立技术服务推广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采用通俗易懂形式培训和引导好农民,尽快掌握新品种生产技术。
然后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以建设和投入为基础,不断消除特色农业生产的环境障碍和技术瓶颈。
5结论
目前特色农业在许昌的发展形势良好。如今,以鄢陵县为主的花卉生产,以襄城县为重点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以禹州市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以长葛市为主的畜牧饲养生产,以许昌县为重点的粮食加工生产,形成了许昌市专业化分工明晰的新型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对农业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加强生态环境良好保护中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特色农业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色农业,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重视对农业污染的防治,防止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面源污染,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强农田乡水利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参考文献:
[1]邓瑛迸┐逄厣产品开发研究[R].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马静鼻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R].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3]赫克歇尔—俄林鼻际贸易与国际贸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4]肖文韬,宋小敏甭劭招拇宓某梢蚣岸圆撸跩].农业经济,2001(9):16
[5]马克思弊时韭郏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亚当·斯密惫富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7]陈永芝蔽夜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矛盾与制度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09(6)
[8]包建中薄叭色农业”兴起及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J].中国人口与环境,2007(87)
[9]陈锡文惫赜谂┮捣⒄骨魇频姆治觯跱].农民日报,2001-11-03
[10]曹玉华甭叟┮悼沙中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指标体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69)
[11]蒋和平,辛岭,尤飞敝泄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2]张令玉敝泄特色现代化农业创新方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13]刘成玉倍蕴厣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