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摘要】目的 探讨骨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组间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中耳炎患者,在采取鼓膜穿刺术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大力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96-02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鼓膜穿刺术是治疗该种疾病的理想方法,其不仅能够消除中耳炎临床症状,还能保护患者听力[3]。在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辅以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5±5.4)岁;左耳18例,右耳2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0.1±6.2)岁;左耳16例,右耳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对患者外耳道行常规消毒和麻醉,在光锥下缘进针,与鼓环距离约为3cm,进针时应做到轻柔缓慢,穿刺针抽出液体后拔出,然后塞紧外耳道口,再使用电动吸引器和橄榄头外侧连接,开启吸引器进行间断吸引,时间为15-20s,结束后取出橄榄头,术后給予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很多患者对于鼓膜穿刺术缺乏了解,莫名的会产生紧张、恐惧就焦虑等负面情绪,给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详细的讲解手术的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手术治疗对患耳恢复的作用,消除患者各种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②术前充分准备:术前,嘱咐患者进食,避免在空腹、过度疲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女性患者需将耳环等装饰品摘除,以免影响手术操作。护理人员在准备用物时需注意各类物品,包括器械、材料、药品等要齐全,避免术中再拿取,而造成风险隐患。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用一只手拉住患者的手,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使其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体征,若有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操作,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进行。若患者眩晕,应正确摆放患者体位,立即掐住人中穴,头部偏向一侧。相关文献报道中经该种方法处理,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术后护理:①健康教育:术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咳嗽、呼吸,还可以掐人中穴,防止穿刺点疼痛、出血。术后耳朵不得沾水、不得耳内滴药、不得用手挖耳,沐浴时要防止耳内进水,若出现持续性耳痛,应立即就诊,避免发生感染。另外,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严遵医嘱适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复发。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避免过度运动;嘱咐患者术后注意调节自身情绪,避免过激情绪波动;要远离噪音源,避免长时间高音量听音乐或打电话。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合理饮食指导,禁食辛辣刺激类及坚硬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保持大便通畅。若患者发生便秘,可复用缓泻剂等药物通便,避免排便用力引起穿刺点疼痛、出血。③用药指导:使用滴鼻剂时,应取垂头仰卧位,将滴鼻液滴入一侧鼻孔后,轻轻按压鼻翼,使药物充分吸收,两侧使用方法相同,2-3次/d,持续1周,以此保持鼻腔和咽鼓管通常。术后要口服敏感抗生素1周左右,用药后需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及听力水平均恢复正常,鼓膜正常;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鼓膜症状有所改善,听力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未改善,听力未提高,鼓膜内陷。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结果如下表1。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很多学者认为引起该疾病的病因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但大部分研究显示,其病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和咽鼓管恢复通气尤为重要。传统方法治疗很难彻底排净鼓室内积液,临床治愈率较低,且并发症多,甚至导致听力丧失。采用鼓膜穿刺术,并辅以综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1]。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2]。
综上所述,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不仅科学、经济、有效,而且安全可靠,临床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丽茎,莫木琼,王东芳等.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69-70
[2]张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92
[3]李江丽.分泌性中耳炎鼻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