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4-04-29 22:08刘运香周秀芬钟玉婵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刘运香 周秀芬 钟玉婵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午3月至2014午4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危险因素、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知识及技术的掌握程度比较:观察组对康复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P<0.05);连续康复护理提高患者ADL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DL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98.12%,康复技术81.27%,康复效果82.21%,方便性97.77%,总体评价89. 84%。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推动治疗过程顺利进行,获取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并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88-02

脑卒包括出血性脑卒和缺血性腦卒,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是脑卒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除偏瘫外,还存在有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残,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旨在研究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治疗的100患者,其中,女性47例,男性53例,年龄在42至87周岁,平均(65.4±7.8)岁。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病程在两周以内并且生命体征稳定;有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Glasgow评分>8分;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既往痴呆病史;既往精神病史;合并严重失语,严重心、肝、肾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连续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具体如下:

1.2.1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主要引发原因、临床特征、危害以及相关治疗和护理方法,使其明确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于改善预后的必要性。

1.2.2心理干预

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发展动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开居“脑卒中病友会”,请康复成功的患者说明积极康复锻炼能促进躯体功能恢复,甚至达到自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2.3用药干预

向患者介绍常用药物的种类、疗效及副反应,严格遵守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服药剂量、药理作用及药物副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要求患者记服药日记或者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将服药行为与日常康复锻炼结合起来。

1.2.4康复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肢体康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指导患者体位变换,关节被动活动,坐位维持训练,床上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持筷子、拿勺子、扣扣子、起坐、站立等,也可根据患者的爱好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如捡黄豆、下棋、打扑克等。

1.2.5饮食干预

患者少量多餐,限盐,戒烟酒,补充纤维素、钙、钾,食用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调整脂肪酸的比例,注意白天的尿量,改善超重、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观察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危险因素、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进食、洗澡、穿衣、修饰、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内容。每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和帮助的程度及所花时间长短给予15分、10分、5分或0分,总分共100分,得分越低表示依赖性越强。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法,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连续康复护理后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知识及技术掌握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及技术的掌握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及技术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脑卒中偏瘫患者ADL比较(见表2)

2.3观察组对连续康复护理的满意程度

统计观察组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为98.12%,康复技术81.27%,康复效果82.21%,方便性97.77%,总体评价89.84%。

3讨论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自身、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乃至重返社会是脑卒中康复的最终目标,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3.1连续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对康复知识及技术的掌握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P<0.05),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宣传栏、图画、电视录像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体讲解,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指导,发放康复知识小手册,合理安排饮食,正确锻炼,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反复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示范操作,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康复护理知识及技术的掌握。

3.2连续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能力(ADL)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DL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口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重新参与社会活动。根据患者肢体康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患者逐渐恢复是日常的生活能力,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3连续康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表明,方便、有效、连续的康复护理使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总体评价达到92.47%实施连续康复护理,从医院过渡到社区,患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并及时电话随访,促进了护患沟通与互动,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的满意度。

通过本研究,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康复护理体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配合度,推动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使其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得到改善。连续康复护理对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尤香玉.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评价[J]健康必读杂志2012,3(30):171-172.

[2]周晓娟,赵岳,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12-113.

[3]王俊棠.綜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 3): 63.

[4]肖玉华.徐玲.葛美红.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 24(1B):149-150.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