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峰
摘 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相反,批评教育的特点则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容易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学生应该被赏识,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生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一、当今中学教育现状及赏识教育的提出
在今天,人们思想观念在变化,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然而我们仍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和理念。
1.学校依然只是重视传授知识
在当下,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依然把知识传授当成是首要任务,德育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2.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变化
当前的学生基本是90后甚至0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和自我认可度比较高,他们的身体发育快,思想意识以及接受新事物更超前。
3.赏识教育理念出现
当前,赏识教育出现并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赏识的方法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后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得更具体。
二、教育案例分析——我的赏识教育
阶段一:
在高一,学生经过开学一个月的学习后会明显感受到初中与高中的不同,大部分学生难以很快转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和观念,这时有两种心态普遍存在于学生之中:一种是激流勇进,一种是知难而退。对于阳光班的学生来说,尽管到了高中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内心深处“不甘为第二”。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给予及时的鼓励。所以说,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显得格外重要。
班里有一名学生A,开学以来经常迟到,上课爱睡觉。由于刚进高一,这种现象很少,他就引起我的格外注意。初始我只提醒家长注意调整好学生的作息时间,以保证白天的学习。一次家长会后,我接到A同学家长忧心忡忡的电话——由于A不适应高中的紧张学习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厭学情绪。原来,在初中时,A一直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升到高中后,他却没了以前的自信,变得沉默、孤独。家长一直不敢告诉我,直到家长会后对我有了了解和信任,才主动向我透露了这个“秘密”。这时我才豁然开朗,明确了症结所在。
国庆节后,我们班班委将初步选举,我便让A主持了这次班会。由于我表现出对他的极大信任,所以A对这次班会准备很充分,尽管在班会那天看起来他仍紧张,总是看着我,每次我都对他微笑。班会结束后,他的表现让让全班同学刮目相看。后来,我又召集班委请他主持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他自己写的发言稿又一次博得了同学的掌声,后来被登在校刊上。
现在他已成了我们班的专业主持人。每次有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他有了自己的新朋友,重新竖立了信心。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找他长谈了一次,明确提出了我的希望和要求。期末考试后,A的名次大幅进步,家长也打来电话说A在家的情绪高了,很愿意谈学校的事,并且开始喜欢学习。现在,他自己、教师和家长都感到满意。
案例思考: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班务事情时要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多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理解的心,才能真正走进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却大相径庭。这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受教育者“一刀切”,不能只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借此促进其学习。
赏识教育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并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如“你真棒”“我相信你还能做得更好”等,还体现在行动上,比如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赏识不能滥用,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牵强地赏识,这会让学生感觉到赏识的虚伪,进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阶段二:
一段时间后,A的情绪又不高了,原因是由于父亲生病,家里没钱,父亲去世后,他自己感到生活无力,影响到学习。此时,我发现单纯的赏识鼓励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变招”了。
我在班里召几次开班会,第一次话题是“高中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家庭责任”,从很多个案正反分析高中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家庭,告诉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学好习就是给家里减轻负担。我与同学的鼓励和生动鲜活的例子逐渐让A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后来,我给他争取了助学金,让他更有信心渡过难关。第二次班会主题是“激情和信心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唯一要求”,邀请上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来给同学们传授经验,学生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开始又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特别是A,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牙挺了过去,后面的月考进成绩步很大。
案例反思: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表扬和夸奖。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认为简单的知识都已经弄懂,复杂的题目做起来又困难,不易出现明显进步,致使对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对教师产生距离感。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往往因自卑心理导致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一想到考试就心里发憷,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更觉得自己不行。面对这种现象,我经常这样鼓励学生:
(1)给考试和自己定位。给考试一个科学的定位,要让学生明白,考试是一种手段,是查缺补漏、发现问题以便改善复习策略的机会,学习才是目的。不要与任何人比较,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取得了进步,要追求学科知识和自身的全面发展。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告诉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实际水平,理智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不盲目贬低自己,低估自己的水平,导致失去信心;也不要好高骛远,让自己承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坚持就是胜利。为了让学生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我带领学生举行了一次跑步比赛。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即使自己前面跑得很快,后面因为体力而不能坚持下来的话,最终也会导致失败,以此鼓励学生要坚持吃苦耐劳的品质,抓好高三最后一年的复习,笑到最后。
(3)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浮躁的现象后,班主任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次月考结束后,我班学生的成绩起伏很大,一段时间班里弥漫着失望、懊恼的情绪,在接下来一个月的主题班会上,我以各种小故事让学生坚信“我能行”,并激励学生昂扬斗志。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及对其的反思
赏识教育要让家长和学生觉醒,让学生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学生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賞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学生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学生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有针对性。所谓赏识就是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利用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挖掘学生学习生活能力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平时比较“爱顶嘴”的学生,可能对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爱坐下来学习的学生,可能体育很不错;一个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只要考上及格分数就值得夸奖。教师要用爱心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具体地告诉学生,而不总是简单而笼统地夸奖“好”“真棒”……否则,学生不能从内心感觉得到了肯定,当然就可能对教师的所谓赏识无动于衷。所以赏识教育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应该注意赏识学生所有的劳动和努力,要对学生有全方位的认识。二是赏识学生要及时并讲艺术性。学生取得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受到挫败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做得不对的,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三是应该理性地赏识学生,赏识不能过度,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四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一个学生也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教师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
赏识教育理论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提升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汤蔓.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09(9).
[2]黄倩,刘海平.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表扬学生[J].江西教育,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