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

2014-04-29 21:28吴军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分层课程体系

吴军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1-01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异大。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对计算机知识在小学进行普及、初中实现扫盲,因为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各中、小学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学生的起点差异大。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对于某些不需要特殊实验手段的课程,超前学习、超纲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也大。再则,学生的潜质和个性也有差异,例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好;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由于成功的刺激来源不一样,反馈于学习动机,不仅学生之间学习动机强弱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其学习动机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正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不断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尝试成功的过程。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由于上述差异的存在,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很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认为,中专生虽然是被“中考”淘汰出来的“失败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是失败了。中专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学,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因人施教,就存在着通过中专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才的可能。实行分层施教,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改善学习效果。从本专业教育来考虑,进行分层教学应该是可行的。

二、分层教学的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学生实际建立符合现行IT产业发展方向的教育架构,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的侧重点是推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潜质和个性的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A模块和B模块之分,有的课程内容也有A模块和B模块的区别,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根据上述观点,在课程设置根据功能模块分为:

(1)基础模块:信息技术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常用软件、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设计。

(2)专业模块:面向对象编程c++、数据结构(for C++)、Win2003 Server、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SQL Server的数据库系统、BV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网页三剑客。

(3)发展模块:Java网络编程基础、组建网站及建立网上商店、软件编写训练、图像制作。

(4)职业素质培养模块:通过劳动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认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级程序员认证、组织参加ACCP初级程序员认证、基于软件开发项目的毕业设计、基于课程项目的实习(数据库编程实习、c++与数据结构实习、网络编程实习、组建网站发布网页实习)。

(5)选修模块:ASP网页制作、网络防病毒技术、Oracle数据库、游戏编程、微机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Vbscript和Tavascript脚本语言、VC++应用程序开发、计算机英语。

这几个模块中互相有关联,如在基础模块中已涉及软件技术的多个方向,力求使学生形成对软件技术的整体认识,并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深入、趋于系统化理解阶段性技术延伸的概念。

任何一项技术的深入理解都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之上。对软件技术的不同方向分阶段进行学习符合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也符合软件技术在内的结构特点。

知识结构的系统互补也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在阶段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将前一阶段所学的技术进行深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新的阶段所学的内容将前一阶段所涉及的技术进行交叉应用,形成具有实用意义的软件解决方案。

课程结构软件技术之间内在的体系关联在课程的横向贯穿与阶段性深入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学生所获得的除了具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外,更具价值的是对软件技术的系统性理解以及对实用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学习和理解,这对学生应对职业选择、迅速适应和投入实际生产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一课程体系体现了各门课程的互相渗透,后续课程与前期理论或技术的交叉应用。由于增加了应用技术和应用软件的比重,所以作为实施手段之一的教学方法我们也要作相应的改革,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2.课程内容的设置

人的智力具有多元性,由传统智力理论形成的教育方式偏重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的培养,传统的观念也把其视为衡量学生智力高低的标准,甚至作为判别“可否造就”的依据。然而。我们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两种基本智力的相对较弱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被淘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要强求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均衡发展,允许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而是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提高与发展。我们的这一思路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我们根据岗位群的需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了“应用”模块(B模块)和“维护”模块(A模块)两个方向,前者适用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其培养目标侧重于软件的应用,要求对常用软件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并且对新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计算机应用的岗位群中,居于“操作工”这一层次。后者适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其培养目标侧重于软件的维护,要求学生对应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维护能力,并且能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浅层的二次开发。他们在计算机应用的岗位群中,居于“维护员”这一层次。所以,除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两个模块有不同外,而且对一些两个模块都开设了的课程,其内容设置方面也有所区别。比如《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对于B模块的学生,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要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程序控制方面要求掌握三种基本结构,虽然指针是C语言的灵魂,但对该模块的学生要求只作一般的了解。对于A模块的学生,不仅要求熟练掌握程序控制的三种基本结构,而且要求掌握指针的基本运用。任课老师以此为原则对教材进行处理实施教学。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分层课程体系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