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许多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其他必读、必考内容的教学效果,常常忽视诗歌选读篇目。对此,笔者提出对高中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几点思考,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意义;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6
2004年10月8日,全国语文教育专家聚会“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此次论坛的与会代表联合发表了语文教学的《金山宣言》。宣言的开篇之词便是“千年国学,百年语文”。不难看出,国学在当今语文教育当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古典诗词,以其“真善美智”的精神内涵以及超乎一般文体的潜移默化的、能作用于精神情感的力量,成为了国学当之无愧的精粹。基于上述原因,经过历年的教育改革,在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新高考考试要求》当中,都明确地将古典诗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必考的类别。在此影响下,“如何教好语文诗歌赏析课”、“如何做好高考诗歌赏析题”等一系列相关命题,一时间成为了语文教育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诗歌赏析课的教法、学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诗歌赏析课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的重视程度是大有差别的。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其他必读、必考内容的教学效果,常常忽视诗歌选读篇目,有的干脆舍弃了古诗词鉴赏选修篇目的教学。对此,笔者关于高中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提出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课时安排紧张、重点学习内容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方法模式化,课堂教学基本按照“作者背景”、“思想感情”、“重点字词技法”的“三步走、老三样”模式进行,而忽略了对学生赏析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基本上是“千人一面、千口一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赏析能力的目的,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国学气质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理念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人文精神”成为了语文教育理念的核心,学生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美学感悟能力成为了开展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而古典诗歌以其特有的“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突出特质,成为了语文教学用于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学生阅读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形象思维不断激活、展开的过程,也是学生欣赏诗歌、鉴赏诗歌能力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感悟力、历练学生国学气质的目的。
二、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几点尝试
在近几年的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工作中,笔者对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改进,实践证明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重心向学生倾斜,让学生真正成为诗词赏析的主体
在近年的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中,笔者尝试一改以往诗歌赏析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方式,而是采取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的方式,从而解除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束缚。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预习,以自己的方式讲给同学听,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透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多种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对诗歌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分组对诗歌篇目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真实的感受,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有的学生将《长恨歌》里的故事编成了短剧;有的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创作出了绘画作品;有的学生为《虞美人》谱曲吟唱;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书愤》创作了仿古诗等。通过这些灵活、有趣的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学生搭建了表达、交流自身对诗歌切身感受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国学精髓的认同度,提升了学生的国学气质。
3. 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实现诗歌赏析技巧的融会贯通
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身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之后,笔者要求各组之间、各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长处和不足,进一步拓展诗歌赏析的分析视角,丰富诗歌的理解层面。待学生点评完毕后,笔者会对学生的互评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看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疏漏的重点进行补充。特别是理论性强的观点,比如诗词中涉及到的艺术手法,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地指出,并加以分析归类。
4. 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锻炼学生归纳“求同”、辨证“求异”、举一反三的鉴赏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会根据选读诗歌篇目的特点,选择一些相关诗词篇目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对于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征的边塞诗歌,在学习高适的《燕歌行》时,笔者会选择风格近似的作品《边塞》、《塞上曲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分析作者因为人生境遇不同而在不同时期作诗的风格变化,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独有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归纳“求同”鉴赏能力的目的。同时,笔者还会选择与高适风格迥异的篇目,比如李白的《塞上曲·大汉无中策》与其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带领学生通过辨证比较,结合两位作者的时代背景、身份背景分析其表达手法、情感风格、叙事角度等细节差异,以达到提高学生辨证“求异”鉴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鉴赏诗歌的方法多种多样,语文课的授课方式也是千变万化。教师要在纷繁复杂的方式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鉴赏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体味古典文学的真正魅力。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农四师一中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