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红
摘要:随着连云港课改推行的六模块教学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新理念,课堂讨论因其存在的优势而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课堂讨论;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24
随着连云港六模块教学升级版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已成为一种教学时尚,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不例外。这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讨论的应用,能够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取长补短,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互动式的交流研讨中实现共同发展、教学相长。
通过跟随县视导组领导听课、座谈等,笔者听了许多教师准备的高质量的课,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课堂讨论。笔者在感到欣喜之余,也深刻体会到讨论策略的实施仍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1. 讨论议题变动性大,问题深浅把握不当
通过听课,笔者发现讨论是每位教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讨论五六次甚至更多。而且,有的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形式主义的嫌疑很大。导致讨论就像一场接力赛,学生疲于应付,收到的效果也令人担忧。另外,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有时太肤浅,有时玄而难懂,使学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2. 学生投入不均衡,思考肤浅狭隘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立即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场景,貌似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讨论。但是,由于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作祟,低年级学生反而比高年级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讨论更积极。而且这种看似热闹的讨论场景常常会有学生浑水摸鱼,作为旁观者的身份未经独立思考而从学生已经讨论好的问题中获取答案和信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扮演严师很难深入学生,因此对问题缺乏有效的引导。另外,在初中思品课堂上,学生习惯性的动作就是在教材上找答案,并没有融入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性的意见,发挥性的诠释更是少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那么,要避免讨论中的冷场,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课堂讨论问题的策略
1. 精心设计重点,转变教学观念
在讨论前,教师应精心选择并精确表述论题。一个好的论题本身应该是明白易懂、表述清晰的,其答案也应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需要知识的深化和组合,学生在回答时应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讲到九年级第一课时“感受社会变化”时,笔者让学生围绕身边自己观察到的人和事,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组织答案、参与讨论,这样既可以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 科学计划调控,增加讨论的实效性
教学的情境千变万化,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积极参与、适时介入、及时引导,做好讨论的组织调控工作。在讲到九年级第六课“认识依法治国”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进行思考的时间。在讨论过程中的某些中间环节上,教师可结合案例分析“小悦悦”事件,或适时地做简短的阶段性小结,以明确对当前面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问题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或给予激励性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3. 及时深化问题,保证课堂讨论成果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精心设计的自认为十分精彩的悬念问题抛给学生后,有的学生会立即作出准确的回答,使精彩的悬念变成乏味的“白开水”。笔者在讲时政“美丽中国与当前的雾霾天气”的联系时,学生虽然回答了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等,但其答案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答案的提前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此,笔者将重点引入与学生一起探讨“怎么办”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事物的表层引向深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可对整个讨论过程和结果作总结概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归纳,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的效果远比教师告知答案并使学生死记硬背更有成效。
总之,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 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