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与思考

2014-04-29 00:44刘秀英
成才之路 2014年28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人才

刘秀英

摘 要: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西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西藏地区3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大学生感恩意识总体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仅小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观念,情感冷漠等感恩缺失现象。文章对这小部分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感恩意识进行了归因分析,力图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西藏地区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人才

“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写照。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个别大学生把老师的辛勤教导、父母的艰辛付出、社会的资助、国家的培育看成是理所当然,表现出了感恩意识的严重匮乏,淡忘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已有的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问卷,结合我国西藏地区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实际,设计了“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了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在西藏地区3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中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9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92.25%。

一、实证分析

(1)大学生对父母应常怀感恩之心。调查显示,56.8%的学生能把父母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会表达心意,49.2%的学生每年都会采取实际行动送上祝福;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则表示想过但没有真正行动过。这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仅有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感恩是时时刻刻的事情。调查还发现,有73.5%的学生与亲人关系融洽、相互理解,有18.2%的学生表示尊重亲人但关系疏远,有6.1%的学生则表示代沟较深缺少沟通,也有2.2%的学生认为共同语言少,双方之间存在较深矛盾。表明多数大学生比较重视亲情,与父母和亲人之间的关系较好。另外,在上学花销方面的调查显示,学生生活费占父母收入高于一半的同学占到了47.7%,反映出大学生在花钱方面尊重和体谅父母的意识不够。

(2)大学生对老师应常注感恩之情。在对辛勤培育自己的大学教师表示感谢与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8.2%的学生经常去看望老师并向老师表示感谢,47.7%的学生只是在过节发短信送去祝福,还有34.1%的学生表示在心里感谢,没有直接表示出来。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情结还是比较浓重的。说明多数学生怀有感恩之心,懂得尊敬师长,只有少数学生对老师的辛苦付出漠然视之,麻木对待老师的恩情。

(3)大学生对同学应常存感恩之意。调查显示,11.3%的学生反映在大学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都是泛泛之交;42.4%的学生表示能够尝试找同学分享但只限于分享快乐。这说明大多数同学不能真正向朋友敞开心扉,大学生彼此的信任度有待增强。在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未来的想法一问中,40.9%的同学表示会想很现实的问题,譬如以后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44.7%的同学则认为活在当下能让自己充实快乐就好,14.4%的学生选择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4)大学生对学校应常思感恩之行。调查显示,22.0%的学生表示对所读的大学不喜欢或认为只是个过客;有65.2%的学生表示跟朋友谈起自己所读学校时感觉很自豪,33.3%的学生选择了一带而过,不想多谈,1.5%的学生认为太糟糕了,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在哪读书;当有人诋毁所读学校时,76.5%的学生会义愤填膺,22.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校的确不好,八九不离十;毕业后,有85.6%的学生选择会关注学校的发展,13.6%的学生表示碰巧的话会回母校看看,0.8%的学生则觉得没啥好看的,不会回到所读母校看看。此种现象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所读学校是自己身份的最好证明,仅小部分学生觉得学校名气不大就羞于启齿,并被自卑感笼罩,对学校荣誉感、自豪感与责任感较为缺失。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借鉴性思考

向康文、吕耀怀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笔者认为,西藏地区高校更好地做好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群体,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判别能力。所以,高校不能把大学生感恩教育机械地进行灌输,而应引导他们科学地看待感恩,弄清感恩的本质,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2)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抓典型树榜样,加大宣传力度,使感恩成为思潮主流,营造良好感恩环境氛围。在“你希望从什么样的途径来获得相关感恩知识”的多选题中,62.9%的学生倾向于收听广播或阅读报刊报道的那些好人好事,为我们树立榜样,55.3%的学生偏重参加学校组织的感恩系列讲座,51.5%的学生认为座谈会或观看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效果明显,40.9%的学生热衷于参与各种公共事业,32.6%的学生喜欢在网上论坛分享各自内心真实的想法。可以看出,学生们更喜欢通过广播、报刊、网络这些方式进行宣传。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校园内感恩事迹广播、感恩类影片的展播、视频的放映等形式宣传感恩事迹。但在学校的感恩教育工作方面,有44.9%的学生认为感恩教育宣传做得不是很够,对感恩教育不太重视,宣传活动太少。

(3)构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社团“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①专业课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积极把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力求形式多元化,要求具体化。首先专业课教师自身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自身自觉树立良好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优良师德师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感恩行为。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感恩教育一定要与学生的情感和归属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相结合,让大学生认识到感恩是实现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不仅要感恩,更要施恩。对于我们真正需要的感恩方式,84.1%的学生认为是精神上的关怀理解,72.0%的学生认为从小事做起,真正记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66.7%的学生认为以自己的成功作为报答实际行动,23.5%的学生认为大声说出自己的感激,15.2%的学生认为将来用金钱物质回报。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表达感恩的欲望,但大学生只懂得知恩和报恩是不够的,还应提倡和鼓励他们积极施恩。所以,思政工作部门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不仅要感恩,更要施恩,提升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③学生社团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是西藏地区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它一方面让被教育者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践行感恩的平台,促使知与行的统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学义,胡琼.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J].高等教育,2006(3).

[2]陈丽,曲洪志.论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北京青

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3]向康文,吕耀怀.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J].现

代大学教育,2010(1).

(西藏拉萨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