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在1月17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由于过去革命年代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中国的学界和政界都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把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法制化简化为一个公退私进的过程,这是对改革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误读。事实上,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在本质上是要厘清经济活动和政治权力的关系,让市场配置和政治管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市场化,政府的公权力除了在微观经济领域的退出外,在社会众多的公共领域还会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目前的中国政府公权力存在着两个严重问题。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公权力在经济领域干预过度;另一方面,政府公权力在公共管理领域却严重不足和缺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治理能力实际上远远弱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市场化,中国政府的公权力并不是简单地退缩,而应该是在管理内容上进行重要调整。政府不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建设委员会,不该管的不要管,能够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但政府该管的公共事务一定要管。政府必须给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秩序、有效的公共交通、安全的社会环境、清洁的自然环境、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这些公共领域,政府公权力不是简单退缩,而是亟待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的市场化与公权力的强化在中国的深化改革进程中应当是一体两面,而不是简单的公退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