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2014-04-29 00:44:03麦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老龄化思考

麦艳

[摘 要] 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脚步,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政府亟需面对的问题。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有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促进乡风文明。

[关键词] 老龄化 农村养老 建议 思考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05-02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8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的13.7%;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脚步。在我们惊呼“白发浪潮”汹涌而来的时候,有一个发展趋势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转变和年轻人涌入城市,未富先老在中国农村比在城镇更突出,2013年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为34.4%,而城镇地区为21.1%。老龄化的“加速度”更加惊人。“六普”数据告诉我们:农村人口比重为50.3%,按2010年人口总数13.40亿人计算,农村居民有6.74亿人。有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8.3%,那就意味着农村老年人口为1.23亿人。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因此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政府亟需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农村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作为衡量老龄化速度的指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0%,法国用了75年,美国用了30年,中国仅用了16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迁移流动加速,以及50年代和60年代第一、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人相继进入老年,2010年以后我国农村老龄化将呈加速度发展。二是未富先老,即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未富先老虽然广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受城乡差距所限,未富先老现象在一些农村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而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另一方面,农村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留守老人、失能老人面临的未富先老问题现在已经在一些地区相当突出。 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已经达到1.2億,其中独自生活的留守老人多达4000万。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欧凯夫认为,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严重,已成为中国政府亟需面对的问题。欧凯夫称:“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快,我们所称的老年人口抚养比,2010年在中国农村地区是13%,即8个年轻人抚养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33%,也就是三个年轻人抚养一个老人。”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资料显示:子女供给占老年人经济来源的比重,城市为16.8%,乡镇为21.0%,农村地区则达到38.1%。为什么农村家庭养老会如此重要?究其原因在于:第一,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就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农村老人生活习惯受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随着年岁的增加,他们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所谓集体养老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是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主要形式。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在历史上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作用仍然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农村地区没有敬老院的则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人认为“五保户”这个词带有歧视意义,很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所谓储蓄养老是指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因为尽管农民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还是非常有限的,加上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都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根本很难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农村的养老面之广,情况之复杂,难度之大,以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能力,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难以达到。笔者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单一方法、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在农村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之路。

三、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消除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片面认识。

1.1提高农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识的重要性。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正因为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而排除农村居民在外,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

1.2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其一,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此外,要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尊老爱老意识,为迎接老龄化的更大冲击创造雄厚的人力资源条件。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出路

2.1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机制。这是一个根本的养老保障系统,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老年福利制度及维护老年人利益的法规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极低,90%以上的农村老人需要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因此,首先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通过社会养老保险这种形式,以个人为主、补贴为辅的方针,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合力,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解决农村老年人缺钱花的问题。其次,把农村低保的覆盖面扩大,解决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第三,完善农村社会化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第四,完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探索建立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和对贫困老人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2.2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都无法取代。因此,家庭养老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社会养老完全代替。现在要积极培养、发展和完善,要积极建设和宣传新的养老观,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组织对强化家庭养老的重大作用等。

2.3建立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农村社区养老体系与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相比,起步晚、发展慢,仅有的社区服务也会存在服务形式单一和陈旧的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为此,应从三方面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建设:其一,加快建立農村的老年服务体系。敬老院是长久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老年服务内容,随着社会发展,敬老院必须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农村老年服务必须增加包括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照料服务、不能自理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内容,满足各种需要。其二,尽可能在经济上给老年人以支持。如有的经济发展迅速的农村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了退休制度,有的按年给予补贴。但这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机制的重要之举。其三,加强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近年来,老年协会在引导和督促家庭养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促进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4大力倡导和支持老人“自养”,促进个人养老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在传统养老机制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必须寻求完善农村个人养老机制的方法。建议一,农村老人在年轻时应进行经济储蓄,即把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养老金来储蓄,改变把钱全部用在子女身上的做法。建议二,在农村常年体力劳动中要劳逸结合,多进行养生锻炼,进行健康储蓄。建议三,老年人在抚养教育子女的同时,要处理好同子女、媳妇及配偶的关系,做到同辈人、隔代人之间关系融洽。

3.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但多倾向于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乐”,对农村老人少有提及和关注。究其原因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尚未得到完全保障,加之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文化娱乐、精神享受、老有所乐等需求不是很迫切。正因如此,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贫困才更值得关注。目前,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总的来说较差。因此,如何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是目前比较实际的措施。

总而言之,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我们要正视农村养老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白我们的农村养老事业任重道远。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立足当前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在推进农村养老事业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谋求有效地对策来积极应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惠农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我国一定能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从而来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红云.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构建和谐农村[J].林区教学,2007,(03).

[2]何晶晶.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J]. 安徽农学通 报,2007,(18).

[3]王述智,张仕平.关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研究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1,(1).

[4]翟秀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初探[J].现代农业,2007,(7).

[5]胡亚云.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理论月刊,2002,(9).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老龄化思考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
商(2016年24期)2016-07-20 13:38:09
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09:24:46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