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竞赛是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科技竞赛的开展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从组织保障、激励制度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导师团队组织、科研平台支撑及科技创新组织成立等方面着手打造科技竞赛支撑平台,为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提供支持。
【关键词】科技竞赛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0-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十八大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应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既要坚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当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现象。
一、科技竞赛及其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
科技竞赛是为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概况来说,科技竞赛是大学生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综合运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知识,针对在社会实践、生活学习及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相关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辅助下,给出对应解决方案的一种创新性活动。科技竞赛既注重理论依据,又强调动手实践,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其目标是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抗挫折能力及形成严谨的科学意识等个人综合素质。
二、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引导学生参加与科技竞赛的动力,也是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及学院等要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一系列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参与面广、吸引力强的校园学生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每年在全校常项性开展系类校园科普活动,建立品牌科普活动。应注重校级示范性及院级普及性科普活动的有机结合,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按照规范化、科学化、项目化要求,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科普立项活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文化氛围。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学校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开展创意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活跃学生创意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开展科技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创业节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学习创业知识,熟练创业技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为大学生打造科技竞赛支撑平台
学校应从组织、制度等多个角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其打造科技竞赛支撑平台。
(一)建立科技竞赛提供组织保障制度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创新管理部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搭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交流平台。同时,设立学校行政划拨、学院自筹及企业赞助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专项经费,将经费分为组织基金和奖励基金两部分,为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提供资金保证,免除后顾之忧。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同时,注意由学校成立专门专项资金管理中心,保证专款专用。
(二)健全科技竞赛激励制度
学校应制定健全的科技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广大师生参加竞赛工作,提高学生的科技竞赛水平。根据竞赛主办方的层次、竞赛的影响力、对学生创新能力锻炼程度以及学校、指导教师、学生的投入情况,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组织一批国际级、国家級、省级、校级的学术科技竞赛,对参与科技竞赛取得成绩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奖励可以体现在激励奖金、评优争先、保研推荐等不同方面。
(三)建设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应在实训和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基础上,遵循“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的现代教学观,挖掘校内外教师资源,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构建普惠型、递进式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开设创新教育系类课程,开展创意培训、创新理论讲座,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等,构建创新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把创新教育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渐进性、分阶段加以安排。
(四)构建学生科研平台
坚持科研训练“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核心,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训练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科研大平台。同时,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实验实践及学科竞赛实践、创新性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的工作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科研乐趣、养成科研习惯。
(五)组建不同类型的导师平台
组建相对稳定的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实现一对一帮扶,同时对指导教师师资进行优化,将指导教师划分为创业教师、科技竞赛团队指导教师和校外创业导师等不同类型,对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六)成立专门科技创新组织
学校组织成立专门科技创新组织,把学生创新工作更密切的深入学生中去。由科技创新组织广泛宣传学生参加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提高学生参加学生科技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科技活动,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牵头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各学院分科协工作,协调全校的学生科技活动,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结束语
科技竞赛一方面能够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又是学校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从资金支持、激励制度、教师指导、组织协调平台等全方位为学生搭建科技竞赛支撑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与学术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有组织的科技竞赛,能够削除两个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界墙,有效地反哺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崔英静.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2]肖纯凌.深化教学改革克服“五重五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3]曾庆均,曾晓松.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
[4]薛艳茹,刘梅等.依托学科竞赛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
[5]谢红梅,耿葵花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8.
作者简介:
冯国奇(1976-),女,汉族,河南叶县人,博士,东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