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媛
徐庆东导演被誉为“中国行业剧的开拓者”,执导了《重案六组》《无限生机》《诉讼风暴》等经典刑侦、医疗、律政等行业剧,他始终从艺术与技术上引领着中国行业剧的潮流。由他执导的《重案六组》系列被誉为中国的CSI,自2001年第一部开播起,就在内地创下了警匪题材的收视最高峰,十几年来《重案六组》一到四部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放超3000余次,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播出率最高的系列电视剧。
《重案六组》十几年不衰的秘密
《重案六组》在网络上有“神剧”之称,虽然近两年没有在黄金时段播出,但其是各个电视台重播频率最高、累计播出时间最长的一部公安题材电视剧。《重案六组》后,虽也有其他的警匪剧有意“模仿”,但影响力远远不及“六组”,为何“六组”如此神奇?
前些年,有媒体采访徐庆东时他曾说,“观众喜欢‘六组说明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六组的风格,之所以别人也学不来,别的剧组能和警察一起去抓毒贩吗?”
在此前,徐庆东和王茜曾拍摄过一部《警坛风云》,此剧可称为“六组”的雏形。事实证明,《警坛风云》虽然影响力有限,却为“六组”打下良好基础。
“系列剧”的形式并不难复制,《重案六组》能持续十年,除了是国内警匪系列剧的“开创者”这个原因外,徐庆东认为“定位”和“风格”是最重要的两点。
首先,“六组”从一开始便是现实主义定位,带有“半纪实”的风格,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乃至工作人员,必须去一线体验生活,演得“真”,演得“疼”方可。
其次,《重案六组》整篇4部没有犯罪过程,单纯从警察侦破这个角度去拍摄,这也是其他剧难以复制的关键原因。徐庆东曾表示“没有对手,没有犯罪过程,这对电视剧来说是很难拍摄的,我们也经常走进死胡同,原本加个反派这条就过了,但大家不同意,这个团队是个方向性很明确、做事坚决的团队,‘六组能扛10年,不是一人之功,是这个团队把这个模式扛下来了。”
“六组”十年,在外界都认为“六组”会到此为止的时候,“六组”过不了多久就又“面世”。从第一部到第四部,徐庆东只带了一个组拍摄,没有分组,他说这样更容易让每一集的风格统一。
“没有切身的体验,靠自己瞎编,写不了这么久,也不会这么受欢迎,没人知道,我们拍一部戏要多费劲,一集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按5个算,一部戏就要100多个这样的角色,再加上扫外围的,整个下来要500多个小角色。”王茜曾在采访中这样说。
徐庆东不喜欢演员完全“照本宣科”,大家有时会自己改词,他也不會干涉,只要效果好,他都支持。六组这么多演员,他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显著的特征,就像王挺,他能“打”,还有那一双苦大仇深的眼睛,还有第四部里的肖聪,他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笑,是在别人不笑的时候笑,这样观众才能记住。
徐庆东在《重案六组》里采用了大量的特写、近景镜头,所以很多演员包括名演员都愿意在“六组”里串个角色,垫个场子,演员毕竟是靠“镜头养活的”。十年下来,“六组”造就了一大批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也成了迄今无法超越的涉案剧。
同行眼中的徐庆东
徐庆东1945年出生在江西, 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1年任职于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编剧。徐庆东导演的作品很丰厚,1997年拍摄了《大风堂》、1998年的《警坛风云》、2000年—2010年的四部《重案六组》、2001年的《生死锐变》, 2003年—2006年的《一双绣花鞋》《最高任务》《无限生机》和《美味关系》《诉讼风暴》。可是看出徐导是一位高产的导演,几乎每年都有新作品呈现给观众。
徐导为人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在网上搜索徐庆东,鲜少有关于他本人的报道和专访。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与他合作的编剧和多位演员的描述中来还原一个生动的徐导形象。
“在徐庆东导演这么多作品中,基本上都有我的身影。而且,我几乎都是主创人员。正是因为有了徐庆东导演对我的这份赏识和信任,我的事业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才能被这么多观众所熟知。
“徐庆东导演是我的伯乐,知音,是最懂我的人。他对我的评价是肯吃苦、悟性高,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表演者。”演员王茜动情地表示。
在徐导眼中演员有两类,一是能按照导演的提示完成表演,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能反着去演,导演让你哭,最后你却演出了含泪的笑,在他眼中,王茜无疑属于后者。
“徐庆东导演在我的生命中,就是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知音,他教会了我如何把握戏中的角色的情感,教会了我如何去掌控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掌控。可以说,我能对自己的演戏有机分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徐导的栽培和启发。”正是因为基于这份了解与信任,奠定了两人的缘分,持续了20年的亲密合作与相知相守。
“徐导并不是那种爆红到发紫的导演。不是他的作品不够分量,因为他不是那种善于炒作和运作自己的人,他从不贪功,也从未想过把自己的名字署在编剧旁边,因为他始终以导演这两个字为骄傲,以自己的职业和手艺为傲,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足矣。与徐庆东导演有着密切合作的编剧余飞这样评价他。
许多演员凭《重案六组》一作成名,王茜、王挺、张潮、丁志诚、李成儒、刘钧等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缘起此剧,大胆起用新人,用心教导新人,这是徐庆东导演一以贯之的拍戏风格。
演员王挺在拍摄《重案六组2》时是初生牛犊,时常对人物有“设计”,不理风格,不问情景。一但被拒绝,便心浮气燥。徐导就借用一杯水引导他“脑子里的东西像这杯水,满了,就装不进去,这一行干了许多年,有些感悟。能不能倒出点水来,装一点不一样的……”徐导就是这样的宽容、厚道。后来熟悉了,日久生情,发现他更像孩子,爱得透彻,笑得无羁……而且那杯水让王挺品尝一生。
“1972年那个炎热而又干燥的夏天,刚刚踏入北京电影学院不久的我便与恩师徐庆东相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真的、活的徐导,从此我与他结下不解之缘分。到如今已有35个春秋啦。我和徐庆东导演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在和徐导一起的日子里,我们的关系是那么丰富,他在我眼里,是导演,是父亲,是大哥,是玩伴,是酒友,是哥们儿!”演员张潮表达了他对徐导深切的感激之情。
跟徐导合作过多部作品的刘钧说:“徐导是个很博学、和蔼、健谈、幽默的人,有时还会很孩子气,他很喜欢美食、很贪吃,拍戏的时候面前总要放好多的零食,只要我们拍完一个镜头,他总要招呼我们过去吃,看到我们吃完夸味道好,他的满足马上就在脸上了,可如果我们也贪吃还想多拿,他会假装小气马上护住那些吃物,直怪我们太贪婪,活脱脱一个孩子。徐导工作认真,他拍戏很少分组,哪怕是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过场戏,他也要亲自拍,无论什么恶劣的环境,总是亲力亲为。”
徐庆东导演,不是装门面的,不是搞形式主义的,不是炒作上位的,不是运作出来的,不是借他人之力以远望的,不是装腔作势唬人的,不是投机取巧的,不是强势压人的……他就是那么平静、温和、认真、执著、幽默、敢于自嘲和示弱、善于团结和扬他人之长的一种存在,像他这样的一群专注于自己手艺的人,是中国影视得以挺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