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静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为使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培训应从提升农民工城市生存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出发,坚持贴近现实、以职业为本、瞄准市场需求、统筹规划的原则,完善培训内容的开发、设计思路,建设高质量的以“融城”为导向的充分突出农民工主体地位的培训内容。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融城
中图分类号:C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3-0077-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涌现而出,这个群体是实体持有农村户口,但又寄居于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他们构成了一支庞大的新型劳动大军并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都市生活,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城市生活技能、职业素质及技能等基本生存能力,以及不断开发自身潜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进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和发展,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但现有的培训大多存在培训目标设置较低,培训方式呆板、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致使农民工在融城问题上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中可能遭遇的各方面问题、矛盾,实现农民工培训内容的职业化、实用化、科学化是当前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关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内容
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加之其又需要在比较陌生的城市环境工作、生活,使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并与城市人朝夕共处,必然会在观念、习惯、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碰撞,引发一系列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或矛盾,比如当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也许会习惯性采取农村里惯有的过激的聚众闹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前农民工的培训内容安排方面多数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几乎不涉及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格修养、法律素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训,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关于职业素质方面的培训内容比较少
农民工是一支庞大的新型城市劳动力队伍,由于他们在农村时长期从事松散的农业生产,导致其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在他们的思维意识里没有现代职业道德规范观念,缺乏现代职业纪律意识,排斥现代企业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常常会因一时冲动,随意离岗离职,或是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后,不首先从自身找问题,而是肆意夸大企业错误甚至采用聚众罢工的形式来谴责企业,这些不良言行都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造成。
(三)关于都市生活常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较欠缺
农民工离开熟悉的山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生活难免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奇、陌生和困惑,由于缺少城市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技能而被骗、被处罚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被租房中介骗、被不良商贩骗、闯红灯被处罚、乱摆摊设点被处罚等等,使得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加剧,感觉自己与城市格格不入。由此可见对农民工进行都市生活常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四)职业技能方面,结合市场需求以及较高技术含量的培训较少
职业技能的培训目的就是帮助农民工就业,而市场经济是能自动调节劳动力余缺的,可是现有的作为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机构的职业技术学校缺乏市场意识,给与农民工的培训内容多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知识、技能对应的一般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相应的劳动报酬也较低,因此农民工接受完培训发现自己的就业能力或收入水平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大的提升,故而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见降低。
二、农民工培训内容的基本原则
农民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在城市生活的综合生存和发展技能,因此,农民工培训内容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贴近现实的原则
在进行培训时,要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文化底子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年龄差异较大、来自不同的山区农村的风俗习惯差别很大等,在设计培训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种种现实情况。
(二)职业为本的原则
农民工培训内容建设应当从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出发,将培养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生活技能的培养作为培训内容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心”的农民工培训内容体系,培养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综合生存和发展能力。
(三)瞄准市场需求的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农民工培训内容,既能提高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能保证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四)统筹规划的原则
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发展是一个需要个体自主规划的过程,农民工首先自身要对自己的能力、经验、兴趣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但从培训的教学的目的来看,也需要培训学校、教师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农民工的个体差异、个人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内容规划和建设,使其符合农民工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又能开发其潜能,可持续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三、农民工培训内容的开发、设计思路
农民工培训内容的开发既要遵循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基本规律,又要考虑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以及劳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做好体现农民工职业能力培训特色的内容开发、建设,关键是要抓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实施及培训评价四个环节的工作。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将前期的调研内容进行加工整理,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设计的方向,明确农民工培训的目的、必要性以及农民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等一系列的问题,它是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
笔者通过走访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及周边的各大工地等农民工聚集的地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农民工需求调研,问卷调查中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10份。其中女性20人,占总人数的0.1%。根据对问卷分析及3个月实际观察得出,农民工对培训需求如下:
1.借助培训增强个人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调查显示79%的农民工认同通过技能培训后更有利于找工作,但有85%的农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大部分农民工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各级政府都有为他们专门开展的技能培训。
2.借助培训可以更和谐、从容的融入城市生活
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存在各种的不适应,面对城市人,内心深处多少会有一些不自信,他们也急切希望借助培训来完善自己,借助培训来学会如何适应周边的事物、适应城市的主流价值观,减少矛盾、冲突,从而更和谐、从容的适应城市生活。
3.借助培训可以提升个人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传统观念认为农民工进城就是为了赚钱,但是现代的农民除了实现经济利益外,对工作水平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享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工作机会、同样的社会保障、体面的工作环境,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也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更好的个人职业发展。
(二)培训内容设计
传统的农民工培训内容只是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了。而为更好遵循培训的基本原则,农民工培训内容也应以构建模块方式来设置,其基本思路就是将农民工培训中若干不同的知识内容按综合素质、职业素质、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分类为四大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让农民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的市场需求自行选择的培训内容设置方式。
1.关于综合素质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介绍
设置这两个模块主要是从减少农民工城市生活适应成本角度出发,帮助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社会,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搭建一个提高城市生存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平台。
综合素质模块中无选修内容,其必修内容包括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中必须的法律基础知识、基本行为礼仪知识、基本道德规范等。
综合技能模块中必修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的学习、就业指导、相关就业政策的宣讲。选修内容则主要是针对出国劳务输出人员的应用性英语知识。
2.关于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介绍
设置这两个模块主要是从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实现科学择业,稳定就业的角度出发的。
职业素质模块中无选修内容,其必修内容即农民工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相关知识。
职业技能模块中的必修内容即是根据每一工种需具备的一种技能来设置为不同的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则是依据每种技能又可分解为若干种专项技艺,每一种专项技艺就是选修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每个工种中对不同等级的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分析,可以把每一个岗位具体的技能要求具体化,然后再将其设计成不同的专项技艺模块进行培训,如焊工按照高中初级工的考核要求就可以在具体的
子模块中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的主要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培训内容的具体时间安排、采用何种培训手段与方法以及培训的准备、练习与考核等。
结合农民工的具体特点,培训内容实施的多样化有助于增强农民工学习的兴趣,但是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实施应该是以兼顾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基础随时不断的进行反思和调整,充分突出农民工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培训的实施时间一般为1-2个月,大约240-480课时,综合素质模块、综合技能模块、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课时之比可设置为1:1:1:7在教学组织实施手段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际操作法等。无论选取什么方法都要以突出农民工的主体地位,重实效为主。
(四)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作为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教学座谈、培训单位内部考核和社会职业资格考核相等多种手段进行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培训内容的不足。培训评价还应持续关注培训实施后的跟踪调查,采用多种形式对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及所在单位进行回访,比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回访方式,以确保培训内容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雅惠.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
[2] 李佩东.基于职业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 李娟娟.张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以西安市调研为例.[J].成人教育,2013.
[4] 常国军、王玉、王最.关于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