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2014-04-29 00:44白杨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穗轴心叶赤眼蜂

白杨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食性很杂,寄主植物有数十种,主要危害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棉、麻及豆类。玉米螟一幼虫蛀茎为害。玉米螟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或展开的心叶,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危害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籽粒干瘪、青枯早衰,掉穗。造成空瘪粒而减产,如遇风折倒伏则损失更大。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蛀食雌穗,造成嫩粒缺损、霉烂。幼虫危害穗部造成虫伤穗或穗柄折断,严重影响产量。

二、生活习性

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异。发生在北方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或高梁上产卵。一代幼虫7月上旬盛发为害,此时春治玉米正处于心叶期,是施用持效期长的颗粒剂防治玉米螟虫的好时期。二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玉米果穗。在玉米田中,于9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根茬、果穗中越冬。

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雌虫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d,幼虫5龄,历期17-24d,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新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3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蛹期6-10d。

在玉米螟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及幼虫密度高,一般发生危害就重。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90%左右,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力,暴雨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死亡率。玉米螟的天敌种类也较多,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可达80%以上。玉米品种的长势、叶色及生育期等不同,对玉米螟的发生数量表现出明显差异。大庆地区一年发生1-2.5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根茬里越冬为主,其次是在玉米穗轴里越冬。越冬幼虫第1代第2年5-6月化蛹,蛹期5-15天。蛹羽化成成虫后,白天潜伏在麦田或田边,傍晚开始活动,晚上八九点是成虫交尾产卵的盛期,夜间九点左右开始潜伏。成虫有趋光性,夜间飞翔力强,卵大多数产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玉米叶背面叶脉两侧,成虫寿命5-9天,每头雌蛾产卵300-600粒。卵期3-5天,卵孵化后,幼虫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龄前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3龄后幼虫大部分分散钻入茎秆、穗轴、穗秆,蛀食茎、轴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和养料输送。

三、发生规律

玉米螟1年发生1-2.5代。以第一代螟产卵生成的幼虫为害为主。一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盛发为害,此时正值玉米处于新叶期,幼虫集中于心叶中取食,形成花叶或链珠状空洞。第一代主要危害玉米和谷子,从心叶钻茎危害,第2代主要危害穗轴。越冬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和第1代成虫出现初期,成虫盛期为6月下旬。第一代卵盛期为6月末到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幼虫期4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在茎内、叶鞘内或叶片上化蛹。第2代成虫7月末开始出现,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期,8月下旬幼虫危害玉米穗轴。大庆地区1年发生1-1.5代,6月下旬为越冬幼虫化蛹盛期,此时成虫开始出现,6月末7月出为第一代成虫盛期,第1代卵盛期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8月下旬开始出现,9月初为第2代幼虫初期。在玉米田中,于9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根茬、果穗中越冬。

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雌虫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d,幼虫5龄,历期17-24d.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新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3龄后蛀人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蛹期6-10d。在玉米螟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及幼虫密度高,一般发生危害就重。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90%左右,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力,暴雨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死亡率。玉米螟的天敌种类也较多,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可达80%以上。玉米品种的长势、叶色及生育期等不同,对玉米螟的发生数量表现出明显差异。

四、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钱处理完毕,压低虫源基数。因为玉米螟幼虫在玉米、高粱的秸秆和茬子中越冬,所以,采取烧柴、秸秆封垛、机械灭茬、秸秆还田、采用秸秆沤肥做饲料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采用高温堆闷使其充分腐熟,是减少虫源的基本措施。另外利用玉米对螟虫的抗性是综合治螟措施的重要一环,可减少化学防治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天地,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根本措施。虽然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中没有对玉米螟虫高抗的品种,玉米品种间对玉米螟抗性存在差异,应大力提倡应用抗螟虫的品种。选用抗螟品种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目前已连续几年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应用赤眼蜂连代防治玉米螟,其原理就是利用赤眼蜂将卵产于玉米螟的卵虫,使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孵化出玉米螟而是孵化出赤眼蜂,孵化出的赤眼蜂再寄生玉米螟卵,有田间的地方也可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可减轻玉米螟危害。如此周而复始,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3、物理防治:采用高压汞灯或修建捕虫池。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村屯及其附近设置高压汞灯进行大面积诱杀,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设灯时期为6月末至7月末,等设在较开阔场所,灯距100-150m,灯下建一直径1.2m、深12cm圆形捕虫水池,水中加50g洗衣粉。

4、化学防治:6月下旬至7月初,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或幼虫蛀茎前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40-50毫升兑水喷雾或21%灭杀毙乳油1000倍液喷雾。

猜你喜欢
穗轴心叶赤眼蜂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玉米穗轴长与穗轴粗的QTL定位及全基因组预测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玉米穗轴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