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研究

2014-04-29 12:26龚勇向鹏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临床研究

龚勇 向鹏

【摘要】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2月-2013年2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8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所有患者在颅脑损伤后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先通过吸氧治疗,在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HR,BP,GCS評分,LIS评分以及随访恢复情况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自进行通气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组患者在通气后进行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记录显示,病情恢复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X2=10.579,P=0.032<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患者缺氧,减轻颅内压,对预后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早起;机械通气;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71-02

严重颅脑损伤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或间接抑制、中线结构受损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较深程度昏迷所致的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都会造成呼吸不全、肺通气功能下降的发生[1]。进行机械通气是治疗特重症颅脑损伤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早期控制和预防低氧血症,改善脑缺血,促进脑组织氧代谢,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以2009年2月-2013年2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8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2月-2013年2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8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2-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37.2岁。86例患者颅脑损伤分别为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脑挫裂伤27例,脑挫裂伤并发硬膜下血肿18例,脑挫裂伤并发硬膜外血肿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4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4例,脑疝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其中3-5分48例,6-8分38例,患者基本为重症颅脑损伤,甚至特重症颅脑损伤。入院时血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PaO2<60mmHg, PaCO2>50mmHg。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和部位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计患者52例,该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12h内进行了机械通气。对照组34例患者,该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由于就医条件及患者身体状况不宜进行机械通气而进行鼻罩给氧,在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功能障碍时进行机械通气,其指征为:呼吸(R)>30次/min或<10 次/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6kPa;血氧饱和度SaO2<90%。分别比较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HR,BP,GCS评分,LIS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恢复情况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早期通气即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后尽快进行通气,对照组是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时进行通气。两组患者在通气前比较已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自进行通气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组患者在通气后进行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GCS评分和LIS评分在通气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各组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意义(P<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仅为13.46%,而对照组的死亡率就高达44.12%,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0.579,P=0.032<0.05)。

3 讨论

单纯重症颅脑损伤在没有神经系统及脑实质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开颅减压,去除血肿后患者一般能顺利的恢复。但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导致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最终使脑缺血、缺氧加重脑损害,是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3]。因此在颅脑损伤后及时保证大脑的供氧能有效的缓解颅脑进一步损伤加重,并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进行机械通气的时机目前普遍认为应尽早通气。

有研究显示,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血症,减轻脑部缺氧性损害,减轻脑水肿,并减少机体呼吸做功的氧耗[4]。如此大大降低了具体的能耗,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通气前比较PaO2,PaCO2,SaO2,HR,BP,GCS评分,LIS评分已经差异已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差异更是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有学者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呼吸衰竭前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仅为13.46%,而对照组的死亡率就高达44.12%,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0.579,P=0.032<0.05)。

在进行机械通气时要适时吸痰,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此外,机械通气应随时检测患者血气变化,防止过度通气。研究显示,过度通气使得持续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会导致脑血管收缩, 甚至痉挛, 继而加重脑缺血及继发性脑损害。综合分析,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但要密切监视血气的变化,防止通气过度,以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为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永,夏咏本,周劲.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5):122-123.

[2] 吕美荣,刘玉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728-729.

[3] 余益民,沈观乐,许波.早起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23-25.

[4] 杨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护理现状[J].广西医学,2009,31(4):593-595.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机械通气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2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