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宫格主题绘画治疗是当代一种重要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本文描述了九宫格主题绘画的治疗机制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使用九宫格主题绘画的尝试,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九宫格主题绘画;表达性心理治疗
一、引言
跨入大学后,大学新生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面对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转折点过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整个大学阶段以至一生的成长。因此,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将是新生入学后所面临的一次重要挑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承载着这样的教学任务,该课程的教师都希望能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而九宫格主题绘画法则可以充当该课程教师的得力助手。
九宫格主题绘画法就是表达性绘画治疗的一种形式。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是当代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九宫格主题绘画法(nine-in-one drawing method)是日本心理学家森谷独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灵感来自于藏传佛教中金刚界曼陀罗,其布局类似临习书法所用的界格纸,方框中划井字形,分成大小等同的九个方格。绘画者根据绘画的主题,在九个方格中分别作画,绘画者可以遵循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从中心向外旋转绘画或者从外周旋转至中心绘画。
二、九宫格主题绘画的治疗机制
九宫格绘画的治疗机制主要体现在绘画者人格的整合性及其成长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性。
从时间维度看,通过九宫格绘画的观察我们可以基本判断绘画者是否“活在当下”。往往有些人沉迷于过去的回忆,也有一些人生活在虚幻的未来,对眼前的鲜活生活没有察觉。因此当绘画者察觉到自己的偏差,并且立足于当下,才能获得对世界和生活的最真实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从空间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绘画者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生活的校园乃至社会环境的态度。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不可控制,但是,我们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果绘画者能够通过观察自己的绘画体会到这些,则有可能会做出改变,把握自己当下的身心状态。
从人格角度来看,九宫格绘画的九幅画面以及整幅画的整体感觉可以呈现绘画者的人格基调,可以基本反映他(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感受到他(她)的自我、本我、超我是否协调,甚至可以推测出他(她)的人格发展历程。九宫格绘画往往可以引发绘画者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清理自己的发展思路,做出适合自己的调整。
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使用九宫格主题绘画的研究
1.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湖南某高校大一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两个班级,学生人数为240名,来自大一各个院系和班级,其中,女生167人。
本次研究在该门课程的自我意识部分进行,绘制的九宫格画主题为“作为大学生的我”,研究对象在九宫格主题绘画的心理教师的指导下,明白绘画主题以及绘画方式和意图之后开始作画,并在完成绘画后,在每幅图的背面,用水笔写出该幅图表达的意思。所有参与的学生在施测完成后填写由傅芳编制的“九宫格主题绘画调查问卷”。该问卷有15道题,除了考生籍贯来源、院系班级等信息外,还包括是否理解绘画主题、是否明白九宮格主题绘画这种形式、是否接受九宫格主题绘画、在完成绘画后有何感受、九宫格主题绘画是否对自己有帮助、绘制九宫格主题绘画是否存在困难等系列问题。
2.研究结果及讨论
本次研究共回收上来九宫格主题绘画作品和问卷各236份,有4位学生因故缺席。交上来的236份作品和问卷统计显示,有221名学生能够接纳九宫格主题绘画,约占总人数的93.6%;约有86%的学生在完成绘画后认为对自己更了解,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所观察,对于自己大学生这个角色以及将来的人生有所思考和启发,其他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76.2%的学生表示绘画过程很顺畅,17.4%的学生认为有点困难,6.4%的学生认为很困难。236份作品中,约有97.8%的作品符合九宫格主题绘画的基本要求,有5幅作品明显不符合要求。
基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九宫格主题绘画能够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并理解,通过九宫格主题绘画,能够引发学生对于自己大学生身份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更积极地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当然,少数学生对绘画有畏难情绪以及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九宫格主题绘画治疗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任课教师更多的经验、耐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参考文献:
[1]邹丽芸.绘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提升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2.
[2]吉布,杨典.唐卡中的曼荼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