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群
摘要:耐心是爱心的表现,没有耐心就没有爱心。针对学前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心、缺乏耐心的不良教育现象。凭借大量成功教育的箴言、案例,阐述了爱心与耐心的相互关系以及耐心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还从教育习惯的培养入手,揭示了教育应让爱心与耐心同行的道理。
关键词:爱心;耐心;成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3-0010-03
一日,学生处的一位年轻的女同志端着食物去喂狗。我问:“你还养个宠物,很有爱心啊!”她答:“只有爱心不行,还要有耐心。”这句来自养狗经验的话让我思考良久。我没有养过宠物,感悟不出养宠物“还要有耐心”的含义,但它引起我思考爱心和耐心的关系以及耐心的重要性。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父母都说自己是爱学生和孩子的,但为什么仍有一些老师和父母不会教育问题学生和孩子呢?缺乏耐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这个“爱”主要表现在耐心上。没有耐心,孩子很难感觉到你的爱心。
上海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的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90%的老师是爱学生的,但只有5.6%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没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其中的原因当然不只一个,老师对问题学生缺乏耐心地启发诱导和说服教育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对问题儿童动辄批评、指责、训斥、惩罚,甚至体罚,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小的高级心理教师尹双安的调查表明: 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80%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罗嗦,15.2%的中学生认为在家庭中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批评、指责、训斥,甚至打骂,不与自己交流谈心,很少感受到或者根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这些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只有爱心,没有耐心,只有好心,没有好脸,没有好话。实践充分证明:耐心体现爱心,没有耐心就没有爱心。
一位妈妈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有一题没有做,就大吵起来:为什么没有做?不会,为什么不问老师?为什么不早点和我说?就知道贪玩!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孩子也很犟,一边辩解,一边和妈妈顶嘴。妈妈没有耐心地听孩子辩解,而是越吵越厉害,孩子难过得哭了起来。
日本教育家铃木说:“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发牢骚,应该分析一下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原因。”很多家长不是这样,一看到孩子考差了,或作业做错了,或没有及时做,不是耐心地听孩子“辩解”,耐心地帮孩子查找原因,而是大声训斥、批评,指责孩子:“不张记性”、“ 就是贪玩、粗心”、“笨蛋”、“屡教不改”、“白养活你”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孩子错了,大吵大训也不是好办法,应该耐心地听孩子解释,帮助孩子寻找没有做作业的原因,指导孩子如何做,下次不要拖拉作业。经常大声训斥孩子,有的孩子常和父母顶嘴,既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父母的威信,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一位爸爸是数学博士,然而他的读小学的孩子的数学却较差。问其原因,说是爸爸辅导孩子数学缺乏耐心,总是埋怨孩子:“这么容易的题目,你怎么不会?”言下之意,你真笨,这么容易的问题都不会。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耐心辅导,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
没有耐心教育孩子的家长古已有之。孟子在回答公孙丑“君子之不教子,何也?”的问题时说:“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矣。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我认为古人“易子而教”的原因有五个:一是父亲教育方法简单,动辄训斥;二是君子行“未出于正”,即不能言行一致,致使教育无效;三是讲的理论可能太深,要求太高、太严,儿子接受不了;四是君子的封建专制思想严重,只能教训儿子,不能接受儿子提的意见。一听儿子说他行“未出于正”,就大发雷霆,致使“父子相夷”;五是父母缺乏耐心,“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即怒斥、打骂,致使父子间伤了感情,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差,只得易子而教了。
成功的教育都是因为父母既有爱心,又有信心和耐心。赏识教育专家周弘,以伟大的父爱、坚定的自信心和超人的耐心,经过16年的努力,把生下来就聋哑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后来,又被美国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他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言下之意: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江苏省杨思中学是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先进学校,该校有一句和周弘相同的教育理念:“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这个理念是怎样产生的呢?蔡林森有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家乡的小学里读书,成绩都不理想。面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他没有批评、训斥,而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自查自纠。他经常叫女儿口述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旁边打个“?”,让女儿自己思考、更正。女儿急得满头大汗,他也是不讲,而是耐心地指导孩子仔细检查,反复练习,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止。每天晚上,他都让女儿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让她自己更正,并反复检查。由于他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他的三个孩子都学会了自学,后来都成了好学生,考上了大学,有一个考上了研究生。蔡校长认为,如果老师都像我这样耐心地教育每个学生,还有教不好的学生吗!杨思中学“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的理念就是蔡林森校长在总结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卡尔·威特是一个小村庄的牧师,在他的耐心教育下,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然而,婴儿时期的卡尔反应相当迟钝,显得有些痴呆。很多人不相信老卡尔能把这样的孩子培养成才。在充满爱心、信心和耐心的老卡尔的精心培育下,小卡尔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是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当小威特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回答。正如教育专家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的“专家导读”中所说:孩子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父母为之作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孩子本来的天赋则可能会丧失……爱是起点,也是终点,开始于父母的耐心与陪伴,行动与教养,完满于孩子光明的未来与灿烂的笑脸。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以爱心与耐心灌溉他,培育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像小卡尔一样杰出。(引自《卡尔·威特的教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无数成功教育的典型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特别是教育那些智商不高、或者是问题多多的孩子,父母“只有爱心还不行,还要有耐心”。
人是在失败、失误中成长起来的。聪明的教练在选手比赛出现失误时,即使很想发火也绝对不发火,而是极力忍耐着,对选手说:下次努力就行了。我们要学习教练的忍耐性,即使孩子作业错误,或考试失误,也要说“下次努力”。
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里的“教育得法”,就包括耐心的启发诱导,细心地观察、发现、培养兴趣等。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需要聪明而耐心的父母给孩子表现、发挥潜力的机会,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家长嫌孩子做不好事,干脆自己干;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一时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味地指责、批评,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压抑。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有的家长不为孩子好问感到高兴,不是耐心的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有厌烦情绪,随便敷衍一下,这样就打击了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孩子对大千世界追根求源的兴趣。
养成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都需要耐心。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好的习惯动作养成需要连续重复21天(次)以上。一个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的时间更长,没有耐心是绝对不行的。
“耐心”即是指不急躁﹐不厌烦的心态,也是指一个人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事务当中去。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人缺乏耐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喜欢孩子的人肯定没有耐心,有的人是独身主义,有的结了婚的人不要孩子,认为教养孩子太麻烦,成为丁克家庭,也有个别的父亲很少抱抱孩子,亲近孩子,不喜欢孩子,也不管教育孩子的事,根本谈不上爱心和耐心。
性子急的人往往没有耐心,他们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看到孩子不顺眼,批评、训斥、骂人的话张口就来,甚至抬手就打。教育、转变问题孩子有一个过程,急于解决问题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缺点、错误可能会改了再犯,教育者应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该允许孩子出现反复,耐心等待孩子的进步。
工作忙、事务多、贪玩的人往往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挣钱,或忙于家务,或忙于打牌喝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哪有耐心教育孩子。
没有宽容之心的人缺乏耐心。他们不能宽容孩子的缺点和成长中的错误。孩子的错误已经发生,你发再大的脾气,也于事无补。大发脾气训斥孩子会使孩子更害怕、恐惧。孩子的错误已经发生,你应该耐住性子,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孩子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错误,承担后果,让孩子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
没有理解之心的人没有耐心。他们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理解儿童心理,看到孩子有毛病,就忍不住批评、训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改过的时间,要允许孩子说明原因,耐心听孩子辩解或解释,给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改错的方法。
有专制思想的人没有耐心。在缺乏民主传统的中国有专制思想的人不少,他们很少给孩子自由,听不进孩子的不同意见,批评孩子时不容孩子申辩理由,否则,就暴风雨般地训斥,甚至打骂。
“耐”除了含有“耐心”的意思外,还含有“忍耐”、“耐久”、“吃苦耐劳”等含义。可见,耐心不仅是教育者的良好素质,耐心、忍耐、吃苦耐劳也是一种美德,所有的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营业员要有耐心。面对顾客,特别是难缠的顾客,要耐心地介绍商品,解答问题。
耐心和细心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思想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心是不够的,一定要耐心和细心,细心地观察、分析儿童的情绪变化和肢体动作,耐心地和学生交流、聊天、讨论问题,耐心地听学生陈述思想,细心揣摩学生心理活动和言外之意,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耐心,还要教育儿童读书要耐心,做作业要耐心。要培养儿童的忍耐之心,用耐心和毅力去面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有的人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他处事有急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想法,等不到、抓不准时机就盲目行动,失败后又缺乏忍耐力,因而常常自责、自卑而焦虑不安。人生需要耐心和等待,摒弃拔苗助长的欲速,坚持瓜熟蒂落的等待,才能如愿以偿。
现在,急功近利的教育使父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教育爱缺失得很厉害;为了挣钱,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父爱母爱;为了个人的感情,离婚的越来越多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关爱越来越少了。分数、金钱使爱心稀缺,更谈不上耐心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当老师和父母的要懂得“只有爱心不行,还要有耐心。”因为耐心是爱心的表现,没有耐心,就没有爱心;没有爱心和耐心,就没有教育!
我们要切记教育专家的箴言:“爱是起点,也是终点,(它)开始于父母的耐心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