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课件制作综述

2014-04-29 06:55潘少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木瓜课件环节

第十一届NOC活动 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一等奖

特色与亮点

课件设计思路清晰,构图合理。画面风格统一,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每一个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相对独立的。布局一目了然,操作非常便捷,实用性强。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木瓜恰恰恰》是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五单元环球风采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显得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①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②能够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③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加深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④认识了解一种新的歌唱体裁──“叫卖歌”。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掌握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随之增强,他们除了喜欢模仿,还非常乐意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去。他们热情好动,希望参与,渴望交流。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不同的场景,让学生配合不同场景进入不同角色来亲自动一动,跳一跳,演一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和巩固知识。

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

我在教学中一直把握这样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制作一个能服务于课堂的课件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课件的设计环节要能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单纯的演示,内容安排不能太多太繁,把握好时间节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另外,作为课件的制作者,也要考虑到课堂播放使用的便捷,操作不能太过复杂,要做到大众化。

本课件设计安排了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是按照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的。在内容上各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相对独立的,可以按照顺序来学习,也可在任意位置退出去进入其他内容。每一个页面的下面都设置了导航条(如图1),一目了然,操作非常便捷。

1.起始页

在上课开始之前,我用了一幅热带风光的风景画作为背景,轻音量播放《木瓜恰恰恰》伴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通过音乐给予暗示,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印象,为课堂的教学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2.舞蹈

这一环节设计的是一段拉丁舞——恰恰舞。考虑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学过拉丁舞,大部分学生对恰恰舞都很熟悉,采用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导入,会让其热情高涨,马上随着音乐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让热烈欢快的情绪律动丰富的课堂,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搭建平台。

3.印尼风情

我选用一组展现印度尼西亚美丽风景的图片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背景音乐选用印尼民歌《星星索》,轻柔的音乐可以让学生高昂的情绪舒缓下来,彻底放松,充分感受印尼音乐风格。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述,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

在这一环节的结束部分,我让画面定格在一个热闹的水果市场,展现琳琅满目的水果,印尼人热闹非凡的集市情景,顺势引导学生认一认图中的水果,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后面歌词的学习做了铺垫。

4.一起来唱歌

这是一段欢快活泼的歌曲动画。在课堂的前部分,可以用来进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在课堂的后部分用于小组合作进行创编,用自制的乐器给歌曲伴奏,创设叫卖场景合作演出。

5.木瓜恰恰恰

本环节根据乐段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都设置了隐性按钮。均可点击查看,非常简便,易于操作。同时,能够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点击按钮答案出现,与学生所想答案相互印证,给学生以成就感、自豪感,同时促进学生反思,为更好地掌握重难点服务。

找节奏利用卡片进行贴图或彩笔标识找节奏,并随音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所找节奏点伴奏(如图2)。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动中体会感受音乐,然后学到音乐知识。

通过按钮将乐谱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段学习(如图3)。

第一部分。点击按钮1进入第一乐段,点击第一乐段按钮可以进入节奏训练(如下页图4)。

在认识歌词中的水果时,课件提供了清晰而漂亮的水果图片,让学生们能很快在大脑中建立起各种水果的形象,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配合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画一画,以准确掌握节奏要点(如下页图5)。

第二部分。点击按钮2进入第二乐段。让学生在找节奏的同时模仿卖瓜人的叫卖唱。在这里,歌曲中节奏的难点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切分音,但在学着模仿卖瓜人的叫卖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如图6)。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完成自主探究,同时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6.歌曲赏析

课件展示了《卖报歌》与《卖汤圆》两首叫卖歌。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新的歌唱体裁“叫卖歌”。在这个环节可以配合“一起来唱歌”环节设置场景,进行歌曲创编表演。

7.恰恰舞

这是一个拓展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进一步进行创编,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评价与反思

本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有些方面需要修改,最后一个环节“恰恰舞”其实可以用前面的“舞蹈”环节取代,有点多余,可以省略。另外,整个画面设计的艺术性和美观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按钮的形状,界面的色彩安排,整体布局可以更艺术化,更美观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在经过多次的课件制作、使用、总结及反思的过程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我心中有几点想法:

1.制作理念

设计制作一个真正用于教学的课件,作为制作者,首先必须仔细地分析,研究教材,挖掘整合教材内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在哪里,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什么教学手段,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有哪些互动等。只有把这些都考虑全面了,设计制作出的课件才能真正服务于课堂,为教学所用。

接下来要做的是按照设计思路准备相关的素材,所需的素材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与教材贴近的,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点,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在《木瓜恰恰恰》课件中选取的就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场景。

在制作中,始终注意,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发展的中心,是服务于课堂,而不是主宰课堂,要体现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预留动口、动手、动脑的空间。《木瓜恰恰恰》课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必须和学生进行交互的。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肯定自身的成绩,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而由他们进入角色亲自找出来、体会出来的知识点,将会在他们脑海中印象更深刻。

2.制作内容

很多课件的起始页,都是直接出示课题。也就是说,在等待上课前的这个时间,屏幕上挂着的就是一个大大的课题《××××》。我不太喜欢这种方式,总觉得一下子把课题直接挂屏幕上面,上课铃响了,学生进教室,坐好,抬头,哦,今天学习《××××》,一点思考的空间都没有,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减弱,分散,甚至到后面可能会漫不经心。

我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喜欢插入空白页,或不太显示内容的简单页面。在课堂导入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的过程中点题,会让他们兴趣更高,印象更深刻。课的中间也可插入空白页,在学生需要思考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不受画面的干扰,思维更集中。

另外,画面设计主张简洁,直观。界面的色彩和布局不能太过花哨。例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虽然更华丽,但却成了学生视觉的中心,违背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和理性思维,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视力。

3.制作方式

在农村的学校里,计算机也已经普及,教室里也安装了班班通,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很高超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很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因此,制作出的课件,技术可以不高明,但一定要实用,必须要把所制作课件的链接、元素、格式及播放器都要设计好,尽量做到大众化,要能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随便哪个教师,一上课就可以使用。

幕前幕后

走进NOC活动,我心中的感觉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活动的阵容让我震撼!选手们的精彩陈述让我震撼!各位教师的优秀作品让我震撼!一件又一件优秀作品的展示,让我眼前一亮再亮!真诚地感谢组委会,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我是第一次参加NOC活动这种大型的比赛。最初,接到参赛通知,我心里真的很胆怯,我能行吗?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来了。到达报到大厅,看到一张张陌生的脸庞,一个个干练的身影,都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的心里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吃饭也没有心情,晚上也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去做。想来想去,真的觉得越想心里越没有头绪,后来一着急,干脆就别想了,得不到奖也没关系,去听听别人的陈述,学习学习也是收获嘛。这样一想,心情反而放松了。

我的比赛时间定在下午。坐在教室里,我认真地听着其他选手的陈述,让我大开了眼界。这么多的高手,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的优秀,设计是那么新颖!有些制作软件自己听都没有听说过。越听心里越没有信心了。轮到我上场了,我干脆豁出去了,抛开了事先准备的陈述稿,面对评委老师鼓励的目光,我直接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说了在制作课件之前的想法,说了制作课件的准备,说了课件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不给自己拿奖的压力,我反而越说越轻松,越说越流畅,最后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毕竟自己的辛勤劳动,还是有收获的。

这次比赛于我是一次蜕变,是一次华丽的破茧而出!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的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提升。让我不再坐井观天,不再闭门造车,是真正的一次蜕变和成长的感动!也为我今后的教研教学指引了方向。我热爱我的事业!

评委印象

对于音乐,我是天生迟钝的人,听不出节奏,唱不准音调;对于舞蹈,我是从不敢学的人,跟不上步伐,踩不准节拍;对于大白话一样的歌,我一直觉得艺术性不强,土得掉渣。所以,音乐,它一直走不进我的世界。然而,在看了潘少娟老师制作的《木瓜恰恰恰》后,我猛然觉得,原来那些像“劳动号子”一样直白的“叫卖”,也可以成为音乐;而音乐对我来说,我可以走进它的世界。

《木瓜恰恰恰》是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五单元环球风采第一课时内容。这是在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潘少娟老师制作的课件,能让学生很容易地就走进音乐,走进艺术,走进生活。她的课件看起来朴实无华,如同我们日常的生活,但结合她的教学设计,你就会感受到,是朴实无华的生活缔造了艺术。潘老师也正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成为了艺术,让艺术像生活一样容易理解和接受。

看着潘少娟老师的教学设计,点击着潘老师制作的课件,欣赏着课件播放的《木瓜恰恰恰》,我仿佛看到一群印尼的劳动人民,满脸的笑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颤颤悠悠地挑着满筐的水果,叽叽喳喳地聊着天,去城里赶集叫卖一年的收获。一路上的步伐既矫健又有节奏,就连颤微微的竹筐好像也在打着节拍,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像山西民歌一样相互应和,王婆卖瓜一般,把自己的水果描绘得物美价又廉。潘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卖报歌》和《卖汤圆》两首叫卖的歌曲,这两首歌曲跟《木瓜恰恰恰》相似,节奏感强,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内容均来源于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也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我却感觉郭颂的《新货郎》跟《木瓜恰恰恰》更有得一比,而且从音乐的角度看,更接近;从内容上看,一个去城里卖采摘的水果,一个去农村卖城里生活的生活用品,对比一下,反而更有意思。

潘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歌曲特点。这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随之增强,他们除了喜欢模仿,热情好动,希望参与,渴望交流。所以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设计安排了舞蹈—印尼风情—一起来唱歌—木瓜恰恰恰—歌曲赏析—恰恰舞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是按照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的。在内容上各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相对独立的,可以按照顺序来学习,也可在任意位置退出去进入其他内容。课件设计思路清晰,构图合理。画面风格统一,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布局一目了然,操作非常便捷,实用性强。

(陈斌 NOC活动评委/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木瓜课件环节
同叫“木瓜”,功效不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植物帮之木瓜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