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渊:在首部微电影里蜕变

2014-04-29 00:44王喻李方方
影视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班底影视圈鱼池

王喻 李方方

“为了找一个有战国感觉的小破房子,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所有的影视基地。”薛渊说。

眼前这个二十三岁的大男孩有些忐忑不安的坐在《影视圈》记者对面的藤椅上,他额头上面的头发梳得很高,穿了一件白衬衫,在这个凉风席卷了北京的秋天,额头上冒出的汗出卖了他面对采访时的紧张。

他叫薛渊,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的九零后,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花三十万拍了一部名为《赴死》的微电影。“我的这部作品是表现类似于武士道精神的历史题材的微电影。”

采访气氛轻松随意,而他也非常乐于分享这个艰苦又有趣的创作过程。

“三月份看了本书,有了一个小想法,然后去网上查资料,然后去找《史记》《战国策》,写了个一千多字故事概要,把它丰富成一个三千多字的剧本。”薛渊然后跟同学讨论,根据意见去修改剧本,最后改成了一万字的剧本初稿,再把初稿拿给老师看,到六月初才定下来。”他在三个月里不停的看各种片子,参考了日本四五十年代的黑白武士片,包括黑白色调的《白丝带》,吸收了整部片子严肃的气氛,他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剧本完成后,薛渊开始进入制作阶段,进行制作班底的搭建。摄影朋友推荐了有一定经验做美术的同学,并把想象中的场景的电影截图都找了出来。“我们再仔细研究在这个场景里要放什么?在这个阶段,班底除我之外,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摄影一个是美术。”薛渊说,他自己担负导演和编剧这两个职责。“我们先定场景,用了游戏模拟人生的软件去做模拟场景,然后找专业的制景道具做了一个预算。找景是最大的困难,要一个四合院来拍,最后找到了中央电视台在涿州的一个四合院,第二个景最难找,因为田光是一个农民,找一个农民的破草房,里面是空的,不能有现代的东西,不能有砖瓦露出来,房顶也是茅草的。”找了很久,最后他们在八一厂找到了一个小破房子,只用了三天,租金两千块,三天之后另一个剧组要用。

制景定下来后要解决演员的问题。“一共有七个演员,五个是电影学院同学,有两个演员是外面找的,其中一个角色是日本人。我觉得直接找一个中国人演日本人也不好,太假了。最后找了一个韩国人。”

薛渊的姐姐是制片,父亲充当了部分剧务的工作,差不多亲戚朋友齐上阵了。“我最大收获就是把整个流程走了一遍。我逐渐学习到,自己不要大包大揽,一个制片组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才能把东西做好。”

他拿出一个特别细小的例子和《影视圈》分享。“我们要拍那个鱼池反光,比如《大明宫词》里,有鱼池里的水反光在陈红脸上,一种荡漾的感觉,可以同时感受到鱼池里鱼儿游来游去。其实现实中那个光是不存在的,需要把镜子打碎放进池子里,然后把那水晃来晃去,这是影视剧里假定成立的东西。我一开始不知道要镜子,我以为玻璃就可以反光,拍摄前一天晚上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用镜子,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去了一个建材市场买了一个特别大的镜子,不过这个镜子只用一次,有点可惜,无法再循环使用。”

后期制作的时候,声音做了二十多天。“以前我们交作业的时候,就是在网上随便找首歌然后放上去,但是做这个不行,因为有版权问题。”于是,薛渊专门跑到南方去找日本古乐器“尺八“的吹奏人,又让厦门管弦乐队的两位演奏者即兴发挥大概演奏了十段音乐,用手机录下來,最后制作成电子音乐。

猜你喜欢
班底影视圈鱼池
设计鱼池图
设计鱼池图
跳出影视圈,穿越古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多维“出圈”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鳄鱼池
影视圈不容“潜规则”潜伏
好莱坞的班底制运作
玩转影视圈
本期导读
从演出“班底”论舞蹈创作“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