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盛洁 李雪
[摘 要]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呈现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格局,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与距离有关,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各省煤炭发送量差距较大,煤炭到达量差距较小。从铁路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整体来看,可简单概括为生产影响发送量,经济影响到达量。
[关键词]OD表;面板数据;重心系统聚类法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145-04
从1980年起,我国煤炭生产量不断上升,持续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0%以上。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331848万吨,煤炭生产量为253864万吨,所占比率高达76.5%。我国大型煤炭基地主要是由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14个基地[ZW(DY]即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冀中、鲁西、河南、两淮14个煤炭基地。[ZW)],共计102个矿区组成。我国的14个煤炭基地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资源分布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煤炭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等沿海省份,造成我国煤炭资源运输呈现出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格局。
1 OD表流向流量分析[ZW(DY]OD表全名为Origin-Destination,也称地区间货流平衡表或货流分布表,可在运输空间经济分析中,反映货物在地区或城市之间的流向和流量状况,为建立彼此的平衡关系服务。[ZW)]
铁路煤炭OD表包括各省发送总量、各省到达总量、省间发送量、省间到达量和省内转运量五个部分。由于海南、重庆和西藏的数据统计方式的不统一,故将海南的数据与广东合并、重庆的数据与四川合并,去掉对西藏的分析,31个省、直辖市变为28个。
1.1 铁路煤炭主要省市发送情况
从1995—2012年的铁路煤炭发送量、发送排名显示,我国主要的铁路煤炭发送省有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如表1所示)。
山西年均铁路煤炭发送量占该年铁路煤炭发送总量的35%以上,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省市1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一。山西煤炭运往河北的煤炭占山西铁路煤炭总发送量由1995年的36.91%上升到2012年的59.92%,不但实际发送量不断增加,而且所占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河北成为山西煤炭的主要输入省之一。18年来,山西铁路煤炭向山东的年均发送量占本省发送量的13.75%,居于山西煤炭发送省市的第二位。除以上两省外,山西煤炭还主要发送至天津(发送百分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山西本省的煤炭转运至江苏,但其18年的年均所占运量比,均不足10%。山西铁路煤炭发送呈现出发送范围广,发送量稳定,主要发送省距山西省较近的特点。
内蒙古18年的年均铁路煤炭发送量为9.7%,仅次于山西,发送量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的百分比由1995年的5.87%上升到2012年的20.19%,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跃居全国煤炭发送量第二。内蒙古铁路煤炭主要用于本省的煤炭转运,除此之外,还主要向河北、东北三省输送煤炭。在内蒙古的煤炭发送省市中,发送量变化较为明显的是天津,2008年以前每年的发送量均超过10%,是内蒙古煤炭发送的主要直辖市,但到2012年时却不足2%。内蒙古铁路煤炭发送省市主要为近距离的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发送比重变化较为明显。
黑龙江和河南同样为铁路煤炭发送大省,18年的年均发送量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的7%左右,两者所占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9%左右下降至2012年的不足4%。由表1可以看出,两者在1995年、2003年和2012年三年排名相邻,不相上下。黑龙江的铁路煤炭大约53.3%用于本省运转,剩下大约45.8%主要发送至辽宁、吉林,虽然有部分煤炭发送至内蒙古和河北,但发送比重均不足1%。河南铁路煤炭的1/3运往湖北,近30%的煤炭用于本省转运。虽然近3年向江苏地区发送比重较小,不足7%,但18年年均铁路煤炭发送比重占河南发送总量的10%以上。黑龙江和河南铁路煤炭发送具有区域性,主要煤炭接受地距发送省较近。
河北、安徽18年来的年均铁路煤炭发送量占全国发送量的比重较为稳定,围绕5.5%上下波动。河北年均57.8%的铁路煤炭发送量用于本省的煤炭转运,22.79%的煤炭运往天津,山东、北京、辽宁也是其煤炭发送省,年均发送量占河北铁路煤炭发送总量的5%左右。安徽年均57.85%的铁路煤炭发送量用于本省的煤炭转运,23.85%的煤炭运往江苏,8.91%的煤炭运往浙江。两省的铁路煤炭主要用于本省的煤炭转运,部分煤炭运向临近的外省。
整体上看,我国主要的煤炭发送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主要铁路煤炭发送省都有煤田,产量较大;第二,发送量与发送距离有关,主要发往距离较近的省份;第三,铁路煤炭发送量大省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占全国煤炭发送量的比重较高。除上述几省外,其他各省均向外省发送煤炭,但铁路煤炭发送量占全国发送总量的比重较小,不影响铁路煤炭流向的整体格局。
1.2 铁路煤炭主要省市到达情况
从1995—2012年的铁路煤炭到达量、到达排名来看,我国主要的铁路煤炭到达省有河北、辽宁、山东、江苏。
18年来,河北铁路煤炭年均到达量占全国煤炭到达量的21.85%,自1995年的17.21%上升到2012年的29.88%,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其中,70%以上来自于临近省份山西,本省转运量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2.99%下降至2012年的8.33%,而来自内蒙古的铁路煤炭发送量由1995年的6.4%上升至2012年的16.45%,成为河北所需煤炭的主要供给省份之一。
辽宁在全国铁路煤炭到达省份的排名中居于第二位,与河北相差约20个百分点,到达量占全国煤炭到达量的比重较为平稳。辽宁本身铁路煤炭的年均运转量约占本省到达量的40%,但近几年的煤炭到达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内蒙古煤炭的到达量由1995年的不足6%上升至2012年的50%以上,成为辽宁主要的煤炭来源省。黑龙江、山西也是其主要的煤炭来源省,但所占辽宁煤炭总到达量的比重逐渐减小。
山东的铁路煤炭到达量所占比重不足9%,18年间变化较为平稳。山东的煤炭主要来自于山西煤炭,年均到达量约占煤炭到达量的50%以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山东本省煤炭的转运量比重正逐渐减小,已从将近50%下降到2012年的15.66%。除此之外,也有少量煤炭从河北、河南运至山东。
江苏1995年的煤炭到达量在全国排名第三,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直至2012年已下降到第十位,18年的年均发送量占全国发送量的6.5%左右。江苏的煤炭主要来自于山西、安徽、本省转运、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它们的年均发送量分别占到江苏铁路煤炭到达量的30.56%、20.88%、14.97%、11.47%、9.6%和9.32%。发送煤炭至江苏的省份较多,但也主要是临近省份,且各省份发送量并不悬殊。
整体上看,我国主要的煤炭到达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主要煤炭到达省均有以消费煤炭为主的主导产业,多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铁路煤炭接收省市的煤炭主要来源于临近省份;第三,18年来,铁路煤炭到达量较多的省份,多数拥有港口,利用铁水联运完成“西煤东输、北煤南运”任务;第四,全国各省铁路煤炭到达量差距较小,煤炭消费较为平均。 总之,我国大量的铁路煤炭交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华南北部,中南、华南、西南地区之间的铁路煤炭交流频繁,交流量小。
2 影响铁路煤炭运输格局的因素分析
2.1 利用基于概率连接函数的重心系统聚类法对面板数据分类
28个省市自1995—2012年数据量较多,为提高聚类的精确性,第一步:利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到达量,各省市铁路煤炭发送量、到达量18年的平均变化率。以0和平均变化率5.99%为基准线,将28个省市分为铁路煤炭发送量或到达量的下降区、增长平缓区和上升区(具体分类见表2);第二步:利用基于概率连接函数的重心系统聚类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更细致聚类,选取指标为铁路煤炭省外发送量/到达量和本省交流量。由于发送量和到达量下降区中的个体数太少,故只进行其他4个划分区的聚类。利用MATLAB软件得出我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的面板数据系统聚类结果(见下图)。
2.2 铁路煤炭运量面板数据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2.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铁路煤炭运量可以看作是地区经济、相关生产消费行业、产业投入等要素构建的函数。设定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函数形式为:
Y=f(Xjt)
式中,Y为各地区每年实际的铁路煤炭发送量或是到达量;是选取的影响指标的向量集,能够直接影响发送量和到达量。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超过0.8的指标,得到以下指标:
(1)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元)、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反映各省铁路煤炭运输量与地方经济发展是否有关。
(2)反映铁路煤炭消费情况的指标:钢铁行业产量(万吨)、电力行业产量(亿千瓦时)、建材行业产量(万吨)、化工行业产量(万吨),反映各省不同行业对于煤炭的需求情况。
(3)反映煤炭生产情况的指标:采矿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万人)、煤炭生产量(万吨)、能源工业投资(亿元),反映各省在煤炭生产方面的投入情况与供给能力。
(4)反映运输服务情况的指标:铁路行业就业人数(人)、铁路营业里程(万千米)、铁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千米),反映铁路运输对铁路煤炭运输的促进作用。
2.2.2 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步骤,对上述每类省市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95%的显著水平下,方程整体显著性检验均小于0.05,说明方程是显著的。对于各类方程中,P值>0.05的指标予以排除,汇总影响这种结果的因素,制成各类省市影响因素表(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反映出,在聚类过程中,每类省市并不是以经济发展程度、煤炭生产量等单一固定思维进行的分类。而是按照每类内在的特点,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例如,到达量上升区第一类省市影响到达量的支柱产业相同,经济结构相似。通过分析每类省市影响因素与回归方程系数,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在对28个省市18年分析中,消费类指标和运输服务类指标都对铁路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产生了影响,但从系数来看,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区别。即这两类指标不是造成铁路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产生差异的根源。
第二,经济发展类指标对铁路煤炭发送量的整体影响小于铁路煤炭到达量,而生产类指标对铁路煤炭到达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即生产类指标对铁路煤炭发送量影响较高,经济发展指标对铁路煤炭到达量影响较高。
综上所述,从铁路煤炭发送量和到达量整体来看,可简单概括为生产影响发送量,经济影响到达量。
参考文献:
[1]王艳.云南现代物流经济与物流空间研究[D].北京:北京物资学院,2011.
[2]兰草.截面、面板数据分析与STATA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杭银.多指标面板数据的系统聚类分析及其应用[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