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红
摘要: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在学校“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尝试构建理解性学习课堂,初步形成了理解性学习三段式课堂——创设情境,构建理解心理场,为建设理解性学习课堂奠基;搭建脚手架,构建理解操作场,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理解力;开展反思,构建理解经验场,让学生积攒理解性学习的后劲。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脚手架;学习文化;校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1-0016-03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指出,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1]理解性学习是指学习者运用原有知识,在新的情境下进行个体心智运作和社会文化中介的交互的意义建构,并不断获得理解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理解性学习是一种关注过程的学习,重在获得对学科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层理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它涉及处理新旧知识的联系,组织起相应的关系结构,以有利于新知识的贮存和回忆。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在“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建设理解性学习课堂的校本研究。我们期望通过研究优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促进师生在理解中共同发展,进而推进学校理解性学习文化的构建,让课堂因理解而更精彩。研究流程为:运用课例研究法,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细节为重点,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学科特点,开展由全体教师参与的“百人百题”工程建设。通过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三段式课堂。
一、创设情境,构建理解心理场——为理解性学习课堂奠基
创设情境,构建理解心理场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学习,这体现了理解教育的“感情先行”方略。通过做心理操、讲有趣故事、进行奇妙演示、微笑互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课堂形成良好的理解心理环境,创建课堂理解性学习文化——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自主塑造,为创建理解型课堂奠定情感基础。
1.理解操练——调整心态,立足自主
“理解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教育主体借助交流在认知、感情与行为上实现人的生命意义。”[2]课前安排理解操,让师生调整心态,安定情绪,确立课堂理解新理念,明确自身理解责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互相配合,建立师生理解性学习文化的共同体。
2.微笑互动——沟通理解,激发兴趣
教师运用微笑和幽默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亲切地交谈、睿智地启发,帮助学生明确理解学习的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能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成为课堂理解性学习的主人。如炎炎夏日,下午第一节课正是学生昏昏沉沉的时候,老师幽默地回应学生的问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或“免礼,平身”,课堂气氛就活了,师生距离拉近了。学生会意一笑,睡意全扫,又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理解性学习。课堂上教师尽量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学懂原意,学出新意,形成理解新理念,沟通理解,激发兴趣。
3.有趣情景——吸引注意,引发理解
课始,教师借助语言、音乐、活动和视听设备,通过巧妙的引导、快乐的游戏、生动的画面、精当的点拨,创设有趣的理解性学习情景,尽快地把学生引入理解学习的乐园,明确理解学习的任务,激发理解的兴趣,引发积极的思维,为深化理解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教师带学生做“乘车”游戏。多媒体播放客车的喇叭声音,有5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就能顺利地说出图意,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来。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富有趣味,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理解知识的本领。
二、搭建脚手架,构建理解操作场——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理解力
搭建脚手架就是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搭建脚手架可以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探索学生理解的规律,搭建了课前积极预习、自主联系、认真实践、善于质疑、强化训练、认真阅读、积极应用、单元归类八个脚手架,培养学生理解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理解力。
1.课前预习为理解铺垫
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我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布置预习提纲,提出理解重点,给出理解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在阅读中寻找旧知点,发现新问题,为课堂上的理解性学习作好铺垫。
2.自主联系为理解长力
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精力集中,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发现、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运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运用类比转化,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形成,逐步培养理解力。
3.认真实践为理解得法
在理解性学习中,教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动一动,经历理解过程,探索理解方法,增强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更好地理解概念。
4.善于质疑为理解解围
问题是理解知识的心脏。在理解性学习活动中,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到问题理解的方法。师生共问,在理解关键处发问,在理解偏差处追问,在理解受阻处引问,在理解探究处设问,从而为学生理解知识扫除一切障碍,
5.强化训练巩固理解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理解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求学生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审题,仔细解答,学会反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大力开发错题资源,对于错题,要说理解的方法,从错误求理解,并开展讨论,共同解错,以此巩固和学习理解。
6.认真阅读自主理解
我们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阅读时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动嘴,动脑思考课本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内容的关键词语,动嘴说出对内容的理解结果和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习惯,逐步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
7.积极应用推进理解
在理解性学习中,学生都是知识的建构者,只有通过理解,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应用的习惯,培养学生写理解性学习日记,把应用的情况记下来,并适时地开展理解性学习日记交流会,时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对理解性学习产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写理解性学习日记的行列,不断推进理解性学习。
8.单元归类整合理解
在理解性学习中,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对理解的东西进行归类整理,找出规律,进行整合理解。教师通过复习课,师生共商,进行理解归类示范,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归类整理,使理解系统化,提升理解能力。
三、开展反思,构建理解经验场——让学生积攒理解性学习的后劲
师生对理解性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自主反思,抓住合理的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尤其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学生进步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指导他们做改进性练习和撰写小论文。这一阶段的理解性学习,使班级授课制中难以实现的因材施教进一步变为现实,使理解成为长效行为。
1.合理评价促进有效理解
理解性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性学习结果,为调整理解性学习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和激励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重在理解力的定性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重在理解力的自我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在理解力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目标具体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机制动态化。使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理解性学习活动。
2.反思问题总结理解经验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学会反思。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理解关键处发问,在理解偏差处追问,在理解受阻处引问,在理解探究处设问,特别是在理解练习后引问,并结合学生的自我提问,诱导反思,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会理解反思,写好理解性学习小日记,不断总结理解经验。
3.建立档案内化理解深度
根据课后练习情况,建立学生学习进步档案,跟踪学生的理解程度,把学生的理解性学习问题分散在一个相对长的时距的不同点上,逐个解决,把因材施教变成现实。
总之,理解性学习的最高指向是能达到一种文化性理解。教师通过精巧的设计,体现一种美妙而独特的理解性文化韵味,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师生一起通过知识的学习、情感的沟通,消除误解,加深理解,教学成为“师生发展的代际舞蹈”。这就是理解给课堂带来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金瑜.建设学校“理解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发展[J].上海教育,2004(3).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