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面对现如今火热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央视评论员钮文新对于余额宝做了如是指责。
余额宝方面对钮文新的观点不置可否,国内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并不大,余额宝只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说余额宝抬高社会成本简直是天大的冤枉。
余额宝与钮文新的交锋还在继续,对于“余额宝”们的未来,有人看好也有人看衰。民众倒是不受这些专家影响,用“钱”投票,继续往余额宝里面投钱。
高收益的追捧
1月15日至2月14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民众将1500亿的资金投向了余额宝。投资余额宝的民众人数也至此增加到了6100万之多,庞大的客户规模说明了民众对其的热衷程度。
在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余额宝的成功一下子引来了众多仿效者。2013年10月28日,百度百发上线,2013年12月25日,网易添金计划引发哄抢,2014年1月22日,微信理财通正式上线。可以预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其中。尽管名字取得各有不同,背后金主也各有不同,但货币基金的里子还是不会变的。
民众之所以选择各种“宝”,除了资金灵活,购买方便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高收益,而现成比较对象就是银行。银行廉价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3%,普通活期存款更是只有0.35%的利率,而目前各种“宝”6%之上的收益率与其相比实在要高很多。
那各种“宝”的高收益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宝”们现在主要资金是用来投资于协议存款,把民众的钱重新贷给银行,其中余额宝投资协议存款的比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和民众相比,各种“宝”的议价能力来得更强。银行越趋于钱荒,货币市场流动性趋于紧张,市场利率也就表现得越高,“宝”们带给民众的收益也就越多。
而在其他的投资途径中,也有国债,央票,金融债之类的投资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规模并不大,但利润也相对银行一年期存款要高一些。
被改变的银行
银行开始了反击。
五大行存款利率均上浮10%到顶,同时对资金转移到支付宝中设置门槛,减缓存款搬家的速度。银行也放下自己的身段,理财产品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以往五万元起的投资额被打破,现在一块钱就可以提出办理。
银行联合起其他基金公司共同抗“宝”。工商银行在浙江地区试点“天天益”理财产品,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活期宝”,其原理和互联网厂商推出的各种“宝”没有什么区别。和“余额宝”们一样,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高,流动性强,也有自己的配套APP,投资者可以即时进行资金管理。
而民生银行则要走得更远,客户在家里只要上传身份证照片,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开户。开户后存款金额直接绑定类余额宝基金,实现从存款到货币基金的无缝对接。
“宝”们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过当说到对银行的冲击力上,还远不到钮文新所说伤筋动骨的地步。
现如今投资余额宝的都是些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更注重资金的流动性。而银行最根本的客户则是年纪偏长的投资者,他们资产能力相对偏高,也形成了長期的投资惯性。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余额宝的利率完全比不上银行投资产品。因此,余额宝类产品的出现,并没有对其造成客户根本流动。
不过,“宝”们的出现倒是可以促使利率市场化局面的形成。在银行领域,贷款市场化,而存款利率则严格被控制,最高只能在基础利率上上浮百分之十。一些评论认为,“宝”们这类搅局者,将使得人民币的存款利率放开,和市场直接接轨,民众将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
其实,作为一种理财工具,“余额宝”们不失为一种丰富我们理财的手段,毕竟它发生亏损的概率实在太小。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走到我们眼前,也许那时候,银行躺着也把钱挣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