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三门峡市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2014-04-29 16:10晋一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具体对策三门峡市

晋一

摘要:目前,三门峡市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着独特作用,对三门峡市推进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门峡市;小城镇建设;具体对策

一、三门峡市小城镇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门峡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着二大机遇:一是三门峡市地处两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区域,尤其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得以批复,为三门峡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作为河南省的西大门,三门峡与运城、临汾、渭南三市紧邻,站在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大大增强了发展城镇化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三门峡市的城镇化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13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为47.6%,人均GDP为53973.12元,约折合8714.90美元。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区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辖几个县市区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划滞后,城镇功能布局不全

三门峡市城镇规划普遍存在:规划滞后、甚至规划不完善,布局分散、建设无序,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首先是小城镇功能混杂,现有商贸区、居民住宅区错综复杂,马路市场较多,易造成阻塞交通。其次是乱建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在很多城镇建设中,许多相邻地区基础设施不能共享,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体现城市文明和环境整洁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微乎其微。

(二)结构单一,城镇发展缺乏动力

现在的小城镇建设绝大多数沿用了城市化的建设模式,以“房地产开发和工程建设”为其主体工程,“铺摊子、建房子、修路子”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可简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二元理论模式:“自上而下型”指国家有计划投资建设新城或扩建旧城以实现乡村—城市转型;“自下而上型”以乡村集体或个人为投资主体,通过乡村工业化实现乡村城市化。我国现有的绝大多城镇化都是在“自上而下型”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发展模式缺乏新的动力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目前,三门峡就是这样的传统模式。

(三)粗放经营,加剧城乡用地矛盾

三门峡市的小城镇建设走的是“外延开发”和“粗放利用”之路,主要表现为:布局松散,疏密失调,集聚性差。例如过境高速,因为各市县区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在相邻的狭小地带独自开设高速路出入口,既不符合高速路口布置原则,也浪费了大量耕地;再比如争先恐后地大建开发区,造成开发区总体数量多、规划面积大、闲置土地多等等。三门峡市是山地丘陵地区,耕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更少,这样的开发模式不利于土地的永续利用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金缺乏,城镇建设缺乏保障

全省有近13%贫困人口集中在这里,三门峡市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6.7%和2%,2013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2%和2.2%左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课题组对郑州市的实地调研,一个典型农民工市民化(包括相应的抚养人口)所需的公共支出成本总共约8万元左右。例如对卢氏移民搬迁社区而言,每个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平均需要资金500万元,这部分资金县财政无法解决,镇村无力承担。所以说从三门峡市目前小城镇建设总体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比较单一,投资的最重要来源仍然是政府。以三门峡市目前的财政状况难以完全承担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二、推进三门峡市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推进三门峡市小城镇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城镇布局上,以乡镇为重点,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河流沿岸为轴线的城镇群,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实现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产业选择上,以现代农业、旅游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绿色产业为主;在产业布局上,集中在城镇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区和城镇建设互动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推进的格局,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讲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升科学制定规划能力,实现科学发展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要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做好两个统筹: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小城镇与区域中心城市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要突出特色。将地理环境特点、人文资源特色融于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提升要素聚集能力,实现聚集发展、规模发展

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一是财政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降低审批费用等各种形式支持小城镇建设。二是整合涉农资金。除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扶贫资金和各种直补资金外,中央、省、市、县财政的所有涉农资金和农口主管部门按规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以及政府涉农融资,都可以纳入整合范围“打捆”使用。三是向上争取资金。省里每年都有新农村建设方面和移民搬迁方面的项目资金,这些资金都是无偿补贴的。例如卢氏县移民搬迁,每户补助3000元——5000元,整村搬迁每户补助5000元。四是招商引资筹资。由企业联建新型农村社区。五是实行结对帮扶。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通过结对帮扶。六是加大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村群众贷款难、期限短等问题。

其次要解决地从哪里来。 一是注意与土地规划相衔接。在规划布局小城镇建设时,一定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在用地上尽可能符合用地规划。二是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加强“空心村”治理,鼓励群众拆除农村空宅、旧宅,腾出来的土地要加快复垦进度。三是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多方面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小城镇建设的用地问题。

(三)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实现持续发展

三门峡市具有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等方面的优势,具有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中医药、旅游业等产业的良好条件。

总之,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已阻碍了农村进一步的发展,单纯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难以支撑,农村需要城镇带来动。通过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人口,避免他们盲目流入大城市,增加大城市的负担;同时农民迁入小城镇,其原有的耕地可以让出来,可以使大规模的城镇化及交通、水利建设中减少一些土地后人均土地不至于降的太多,实现“既要吃饭又要发展”的共同目标;小城镇化还逐步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差别的缩小及城乡空间的逐步融合;改善乡镇工业过于分散的布局,促使乡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实现。

猜你喜欢
具体对策三门峡市
快乐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园林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研究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三门峡市
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
浅谈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新课标下改善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