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高潮的形成要素及基本路径

2014-04-29 00:44尤靖希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高潮文本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精力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也会很快地跃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优秀的教师不仅注意设计流畅的教学过程,更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让课堂呈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一、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基本要素

1.注重新知建构。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学习积累,他们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课堂教学时,制造教学高潮必须切准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原有水平及发展特点,以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为起点,引导学生在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如教学《一路花香》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寓言文体的特点,然后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情感,说明了什么道理,由此,求得“教”的“可进入”和“学”的“可接受”。

2.注重信息传递。课堂教学是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从口头语言表达的角度看,需要教师有准确简练、生动活泼的讲述,抑扬顿挫、洒脱自如的语调,条理清晰、丝丝入扣的分析,如此,课堂便有可能会高潮迭起。从体态语言的角度看,需要教师能运用眼神、表情、身姿、动作等“无声语言”,让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辅以有声语言,丰富信息传递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刺激学生的思维激情。

3.注重媒体运用。媒体的介入丰富着课堂教学的形式,然而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形式,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动物过冬》时,多媒体中一会儿五线谱不停闪动(燕子过冬),一会儿枫叶不停下落(青蛙过冬),一会儿大雪纷飞(蜜蜂过冬),强烈的光影干扰着学生的学习,他们的注意都落在不断变幻的令人目眩的形象上了。只有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才可能会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模糊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教材,激发学习的共鸣,突破难点,达到教学高潮。

4.注重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往往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的。教师要把握掀起课堂高潮的时机,灵活多样地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快乐向上的情绪,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如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时,我提出:“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继而追问:“既然这个传说是假的,怎么会流传至今?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日月潭这个风景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传说因美好的人物、崇高的情怀而流传,美好的传说为美丽的风景增添色彩,从而感受传说故事的生活美、创造美。学生在感悟后的美读,又将美丽的传说演绎得出神入化,课堂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

5.注重目标生成。教学设计是为了目标的生成,教学高潮的形成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要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中让学生体验到攻坚克难的快乐,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一时兴奋的教学行为。如教学《爱如茉莉》时,我在学生感知课文、理解内容、细读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他们的回答精彩纷呈,简洁的诗性的课文语言,融入了学生的心声,丰盈了课堂,又跃出了课堂,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好的问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课堂也形成了高潮。

二、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主要路径

形成教学高潮,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切实了解学情,精心设计,使学生成为“制造”课堂高潮的主体。

1.以悬念引导。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运用适切,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如教学《一路花香》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此时此刻,破水罐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又会对好水罐说些什么?还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这一追问,是对文本的综合理解和深化,旨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让学生从挑水工的身上领悟出智慧的人能创造美,世界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从好水罐身上知晓把能做到的事做好是应该的,骄傲是不可取的,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从破水罐身上懂得正视缺陷,发掘价值,就能化劣势为优势的道理。几个设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更高的情感层次。

2.以感染触动。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产物,只有教师被文本的真情感染了,才会开启学生情感的门扉,让学生受到感染,任何虚假的感情都是无法触动学生心弦的。如教学《掌声》一课,在总结全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小英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然后配乐朗读诗歌《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爱还可以是什么?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被文中的形象感染着,被诗文里的温情感染着,被生活中的真情感染着,形成了作者、教师、学生心心相印的课堂高潮。

3.以点拨启发。课堂教学是师生理解文本的双向活动,教师的主导更多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合理的点拨,能启导学生“柳暗花明”似的顿悟。在执教《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聪聪和爸爸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不同方法后,请他们试着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我走在太阳下,头一会儿就晒得晕乎乎的,脸上的汗像下雨一样洒下来。”“柏油马路都被晒得发烫了,踩上去粘糊糊的。”“路边的花草都被晒蔫了,垂头丧气,没了精神。”“路边的小狗不停地吐舌头。”巧妙的点拨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他们既尝到了思考的乐趣,更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词语的理解甚至比书上的解释更精彩,更生动。

4.以应变制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意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偶然”变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出奇制胜,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教学《金蝉脱壳》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刚才学习蝉脱壳时,先写背,再写头,然后写脚,最后写尾巴,很有条理,而这一段,为什么一会儿写颜色,一会儿写翅膀,一会儿又写颜色呢?”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但又感到这是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应变过程非但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热情。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应变力。

5.以表演呈现。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学时除了讲读,引导学生走进角色,还可以通过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教学的情趣。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先让学生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纷纷、有气无力”等关键词演一演,在评价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表演,活化了故事氛围,再现了故事情节,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尤靖希,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214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高潮文本课堂教学
百折再看高潮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