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2014-04-29 00:44周力雁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黄庭坚

周力雁

摘要:生新瘦硬是自古学者给予“山谷体”诗风的评语。黑白分明的比较,体现了黄庭坚自身温和的外表里藏着倔强的心理世界。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具备他特有的艺术特点,他的硬瘦诗风更是独树一帜。黄庭坚恰是用“拗”造奇、塑美,产生了宋朝时的“黄庭坚体”。 黄庭坚题突出的硬瘦诗风在“立意”上讲求“规摹远大”,同时主张化腐为新,点铁成金。

关键词:黄庭坚;硬瘦诗风;山谷体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老年时称涪翁,又称山谷道人。宋朝洪州分宁人,创立了“江西诗派”。他一生居无定所,饱尝各种排挤和打击,然而其坚持“养心养性”,“守道而居”,对所遇逆境,持乐观、超然的态度。诗人把此生心血灌注到诗歌的创作里。对诗艺追求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每字每句,一定会月锻季炼,不曾轻发。”这为其日后成为宋诗一代诗宗提供了根本基础。黄庭坚在诗、词与散文以及书法等几种文体上都有所成就,然而其主要贡献为“诗”。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具备他特有的艺术特点,他的硬瘦诗风更是独树一帜。

一、创新奇拗、峭拔瘦硬

黄庭坚作为一个具有奇特创作性情的诗人,创新为其诗歌创作坚持的核心。他道:“文章最怕跟人后”,“吾曾对诸子弟言,士生在世能百为,但绝不能俗。俗即无法医也。”想创新,便要摒弃“熟俗”。他生于北宋,诗歌写作由先秦到唐朝已形成了一定熟套路,风格、方法、格律也逐步成熟、定格,假若随波逐流,仿照前人,即能赋诗五言八句,长此以往,便趋于“熟滑”。北宋初常常出现的晚唐体与西昆体,便是唱古调去求媚俗。黄庭坚于欧阳修与梅尧臣以后,同苏轼一道,积极地反对浮华俗风,志在创新,独树一帜。为进行创新,黄庭坚用奇特与奇拗代替熟巧。奇特与奇拗,重点便是一个“奇”,所谓奇便要让读者有“奇异感”、“陌生感”,从而万象俱新。他提到:“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这句话也是沈、谢辈作儒林宗师时好创奇语,因此后辈立论耳。[1]总体而言,黄庭坚诗歌于风格方面坚持奇壮遒劲,于表现方式方面坚持奇奥,而词藻格律上则趋于奇拗。如他的《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动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此诗为黄庭坚早年当太和县令的诗歌,方回于《瀛奎律髓》里评价道:“吕居仁说'山谷早年,诗便气骨生发。'是也。”(1)方东树于《昭昧詹言》卷二十里不仅赞这首诗“始四句,边叙边写,一气呵成。五、六两句对意流行。结尾甚豪迈,这就是将单行之气融进排偶之里”。而且他提到:“山谷借惊创成奇才,其神孤傲,其气奇特,词句瑰丽,反对冥筌,自得意表。”(2)黄庭坚于诗作艺术方面的创新,也表现对与诗歌意境的描绘,其继承了杜甫、韩愈与苏轼的将议论和文入诗的观点,生成了用理抒情、借景明理,把情、景、理融成整体的艺术个性。这便和唐朝诗人常用的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组成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为这个缘故,黄庭坚的诗风以“义理广,笔触强”而独树一帜。如《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此诗用议论开篇,又用议论结束。二、三句依然为议论,唯五、六句写景。议论里带情,议论里含景,情、景、理顺势而生,让诗之议论富理趣,又富情趣,生动形象,不显乏味。[2]此类诗,彰显一股奇异性,正如严羽所提到的:“近代诗人用奇特解会,于是用文字成诗,用才情成诗,用议论成诗。”

山谷之诗,除却意境构成方面进行了创新之外,于语言艺术方面还讲究“以俗作雅,温故成新”,这便是他自己曾提的“宁律失谐,也不让句弱;宁用字欠工,不让语俗。”(《题意可诗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黄庭坚常作拗句,平仄常常打破常规。在句中主、宾、谓也不遵从常规语法出现,偶尔还出现部分压缩句与歇后语等。这便是后人所评价的,山谷诗风奇拗、瘦硬,常作盘空硬语。如黄诗《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构,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五里将这首诗归进“拗字类”。 [3]拗字类里的“吴体诗”,用的非常广泛的便是黄庭坚。钱基博提到,这类诗于杜甫集里百首只存一、二,“而山谷诗中,十首则有三、四耳”。诸如此类还有《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中三、四句是拗句,诗里的“落笔一万字”,是五连仄;而“三百杯”却是“平仄平”均出律了。黄庭坚恰是用“拗”造奇、塑美,产生了宋朝时的“黄庭坚体”。清人曾誉其:“入思深,作句奇,笔触健,足以药熟练。”黄庭坚恰是用这类奇崛奇拗、峭拔瘦硬的风格,于北宋诗坛自成一派的。

二、“立意”上讲求“规摹远大”

黄庭坚极其看重诗歌的立意,其主张诗歌应“先有为再后作”,同时了解到诗人的胸怀和修养对写诗歌的决定性影响。立意的宏远直接使黄庭坚的诗风格独特,即为峭拔诗风的形成。由于性格的豪放独立,定然会形成诗文饱满的气势。然而同样的原因,诗人要追求较深的精神境地,自然也致使普通读者对诗文理解的难度增加,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借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去概括即为“高处不胜寒”。[4]所以苏东坡于《书黄庭坚诗后二首》里便指出“读黄庭坚诗,如遇鲁仲连与李太白,未敢复论鄙事,即使不入用,也不是没有任何作用。”“山谷文章似蜡蚌江瑶柱,意境高绝,盘飨俱废;却不能多食,否则便发风动气。”这里事实上在表述:黄诗于立意方面由于要塑造太过脱俗的境地,继而产生了相应的文艺审美方面的缺陷;表现为黄诗的风格,即为时而会给人一种“涩”的感受。

三、化腐为新,点铁成金

和诗歌的创作积极追求创新一致,于语言艺术方面,黄庭坚也讲究:创新出奇,化腐为新。

(一)诗歌用典广博多样

黄庭坚于诗里常用典,同时用典涉及领域很广。宋人用才学成诗,典故的使用和创新为宋诗的特点之一,黄庭坚为这一特点的有力推动者。他的《山谷老人刀笔》中的《答曹荀龙》提到:"应熟左氏、前《汉书》精密。书中的美句善事,都应留意,略晓某处能用,则创作时源泉不断。"魏泰的《临汉隐居诗话》说:“山谷作诗成名,常用南朝人句,专求前人未用之事,且一、二奇字,连串而为诗。”黄庭坚用典不仅有儒家经典和《左传》史汉一些历史典故,同时兼有禅宗语录和老庄等道家著作,甚至医卜百家杂言和乡间熟语、俗语,时而也化雅成诗。吕本中于《紫薇诗话》里提到:“表叔范元实既从庭坚学诗,要每字均有出处。”比如《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这首诗: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这首五言律诗里,每句都用了典故:一、二句出自《华阳国志》与《礼记·典礼》,猩猩嗜酒爱屐,猎手诱之而捉住。第三句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关于阮孚的故事,第四句出自《庄子》相关的"惠施多方,有书五车"之记录。第五句出自《汲冢周书》,第六句源于《西都赋》。而七、八句源于《孟子·尽心上》里杨朱故事的记载。整首诗每句都有出处,然浑如天成,没有斧凿的痕迹。据此可知,黄庭坚引用典故,颇具“六经注我”之势,皆根据诗里意念的转变,有些如杨朱的故事,而且为反其意而用之。对于用典,其承袭了杜甫、韩愈以及李商隐的传统,同时把这个传统发展至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夺胎换骨,点铁生金

黄庭坚于诗里不但喜用典,且典故多种多样,同时还主张创新生奇、化腐成新。因此,黄庭坚提出了后世里颇具争议的“夺胎换骨”、“点铁生金”的观点。他于《答洪驹父书》里提到:

自创语很难,老杜写诗,继而其文,每一字都有出处,因为后人读书不多,所以认为是韩、杜自创的。古时能写文的人,真的可以陶冶万物,虽用前人的陈言入笔墨,似灵丹一颗,点铁生金焉。

事实上,黄庭坚在此是给我们介绍其是怎样学习古人或同朝代诗人创作的语言技巧的。他的观点一为化腐成新,再次升华提炼;二为继承古人诗里已存之意而换别的手法或词句进行翻新。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之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诗中黄庭坚化用了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以及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他化用以后,意境奇特,别有一幅美景。因此蔡正孙于《诗林广记》后集卷里提到:“涪翁这首诗,实为刘禹锡应陶诗句之翻用。”诗人化用其他人的意韵、诗句以及词藻,多数均是前修未密,后为转精;时而使前辈的奇想佳句更冼炼、更耐人寻味、更含表现力。所以,今人不可以轻率地将黄庭坚的“脱胎换骨”与“点铁成金”看作抄袭前者,甚而像胡仔于《苕溪渔隐丛话》里批评称“抄袭之黠者也”。 [5]黄庭坚的诗歌一直都提倡“随人作计终后人,独树一帜才逼真”、“以俗作雅,温故成新”,对提升中国古典诗歌的意韵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生新瘦硬是自古学者给予“山谷体”诗风的评语。黑白分明的比较,体现了黄庭坚自身温和的外表里藏着倔强的心理世界。而那种倔强的性格恰是形成他诗体风格的性格基础。由此可看出,黄诗里意象的选择存在显著的个性特征,展示一种非凡独立的气派。而据此展现的意境特点对其新瘦硬诗风的产生具有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友泽.论山谷、后山对宋南渡诗歌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1(05):12-13

[2]吴晓蔓,何泽棠.论任渊《山谷诗集注》的释意[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26-28

[3]孙慧敏.《画继》中黄庭坚的品评诗[J].美与时代(下).2010(10):9-11

[4]邱美琼.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黄庭坚诗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9-20

[5]谷曙光.论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16-18

猜你喜欢
黄庭坚
江维中书法作品
录自黄庭坚词《诉衷情》(并序)
白饭、皛饭与毳饭
从棋品看人品
黄庭坚对联逞风流
楼钥与黄庭坚诗学的离与合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