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创作特色分析

2014-04-29 00:44陈会丽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杜十娘冯梦龙百宝箱

陈会丽

摘要: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白话短篇小说“三言”的成就很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32)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借用小道具“百宝箱”使故事的悲喜情节穿插、多变;多用伏笔,使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而生动;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作品多角度反映了明代市民阶层的感情意识、道德观念及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明代文学;冯梦龙;杜十娘;百宝箱

明代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社会经济因素在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反映。明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许多小说作品都反映出了明代社会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作品多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经济活动及精神风貌,其中表现感情婚姻生活的作品占很大比例,成为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艺术创作方面,使用道具“百宝箱”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动人;多用伏笔,使作品内容前后呼应,故事更为完整;注重细节描写,使主题思想更为突出,故事发展更为集中,人情世态更为丰富,心理活动更为细腻,作品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市民文学色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小说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一、以“百宝箱”为道具,使故事情节悲喜穿插、曲折多变

“三言”中的许多作品多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设置、运用一些“道具”贯穿作品始终,从而将本来很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动人,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特点,从而创作出一种非常吸引读者的艺术氛围,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等。

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题目就突出了“百宝箱”这一工具的重要性。让读者一看题目就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百宝箱中都有什么贵重宝贝,杜十娘究竟是在怎样愤怒的情况下,才将百宝箱及其中的宝贝丢弃,一位女子竟然连贵重的生活之资都不要了,恐怕她自己也生活不下去了——这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百宝箱”因何而得?女主人公为何而“怒”?又为何“怒”至沉掉“百宝箱”?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读者去探知。

杜十娘是一位机智聪慧,却误落风尘的京都名妓,自成名以来,有数不清的公子哥儿不惜为她倾家荡产,杜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由此可知,她如果想为自己从良以后的生活攒下一些生活之资,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杜十娘赎回自由之身之后,众姐妹为其夫妇二人设宴送别之时,送给他们一个封锁甚固的描金文具。身上已无分文的李甲忧愁旅资之时,十娘拿出纹银二十两,说是姐妹所送资费,让李甲先花着;大手大脚惯了的李甲很快花完后,十娘便开锁取银五十两,亦说是姐妹相送。作品里的“百宝箱”能够解李甲燃眉之急,但内心惭愧的李甲却未敢看一眼箱中所装之物。及至他为千金将十娘转卖无良阔少孙富后,才明白这个箱子里所装之物不下万金。而十娘得知李甲将自己转卖之后悲愤至极,打开“百宝箱”,将珠宝尽数投之于江水,最后又持“百宝箱”投江,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作品设置“百宝箱”这一“道具”,并将其贯穿故事始终,使悲剧性情节和喜剧性情节交叉展开,使故事更为曲折多变,增强了作品“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作品对金钱至上黑暗社会的讽刺力量。

二、以独特的艺术构思,逐步揭示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

作品的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多作伏笔,使作品内容前后照应、矛盾冲突更为激烈、情节发展更为完整。

(一)封建势力的代表——李甲之父李布政的人物设置

作品一开始就向读者交待李甲之父李布政这一人物。该人物是浙江绍兴府仕宦富贵人士。李布政生有三子,长子李甲,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为了让李甲有个有前程,让李家光宗耀祖,便让李甲纳粟入监,援例做个太学生。李布政家教之严,作品中经李甲之口多处渲染。当十娘与李甲两情相悦,有心从良之时,李甲却因惧怕父亲,不敢应承;李甲在十娘处一年有余,囊箧渐虚,李布政听说儿子嫖院之事,多次写信唤不回去,李甲听说父亲在家发怒,更不敢回;李甲为十娘的三百两赎金告借之时,亲友普遍认为其父为其气坏在家,今日再借钱给他(万一用来还脂粉钱),将来更会被其父怪罪,故不肯相借;十娘赎身之后,问李甲如何打算,李甲最为顾虑的还是父亲,认为父亲“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阔少孙富劝李甲转卖十娘的理由更是牢牢抓位李甲的软肋:“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必不容“娶不节之人”。

李甲之父李布政虽未出场,但却是作者所设置的封建势力的代表,在不断渲染之中,决定着故事情节的进展,支配着矛盾冲突的发展,决策着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成为导致杜十娘投江而死的罪魁祸首。

(二)多处设置伏笔,使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更为曲折、完整

作品多处设置伏笔,使整个故事情节前后照应,更为曲折动人、完整。一开始介绍杜十娘之时,就说她是“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这就为后文描述十娘不因李甲资尽贫贱而变心,却因被转卖怒而投江的高洁性格打下伏笔;当李甲得知与自己两情相投的十娘有心从良之时,却惧怕父亲的严格家教,不敢应承。这一伏笔则为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打下伏笔;故事开始之时介绍说京都名妓杜十娘自十三岁至十九岁的七年卖笑生涯之中有数不清的公子哥儿不惜为她倾家荡产,况且,十娘“久有从良之志”,这些均为杜十娘拥有不下万金之私蓄打下伏笔;十娘赎身之后,众姐妹设席相送一上锁的描金文具,十娘也不要钥匙开看,也不推辞,只是殷勤作谢,返家途中十娘开箱拿出五十两银子给李甲作旅资之用,李甲因惭愧未看箱中之物,最后竟然为了千金而转卖十娘,这些均为悲愤至极的杜十娘将自己与“百宝箱”俱投之于江打下伏笔。正是这些伏笔的设置,使故事更为曲折完整,使情节更为憾人心魂。

三、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刻画杜十娘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作品对杜十娘美貌机智的描写、众姊妹设宴送行的描写、清江夜歌的描写、百宝箱的描写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将女主人公杜十娘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倾国倾城,卓然不群

作品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集外貌美、灵魂美于一体的京都名妓杜十娘这一形象。作品正面描述杜十娘的外貌之美:“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侧面描述其风姿:“(杜十娘)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也正是因为杜十娘的绝世美貌、卓越风姿,令风流年少的李甲流连忘返,耗尽资财。也正是李甲的年少英俊、温存性情,令“久有从良之志”的京都名妓杜十娘倾心相随。

(二)聪明机智,轻财重义

作品以夸张之笔描写主人公杜十娘外在形貌美的同时,更采用对比手法,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她的聪明机智与轻财重义。杜十娘看出鸨儿贪财无义之后,便有了“从良之志”,聪明的十娘开始为自己从良后的生活做打算。当如意郎君李甲典当殆尽、身无分文之时,十娘并不因李甲没有了钱财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对其却愈加心热。杜妈妈为了赶走李甲,便拿话气他,本来依十娘的名妓身份,千两也不为多,但杜妈妈盘算着已穷途末路的李甲肯定无处筹银,便随口说了个三百两,机智的十娘怕其反悔,与其击掌为定:十日内只要李甲拿出三百两银子,便可赎身。六日之后,借贷无着的李甲无颜见十娘,十娘却让小厮将其找回,并告知,自己的褥内私蓄有一百五十两碎银,可拿去算作赎金,只需再借一百五十两即可。李甲同乡好友柳遇春为十娘的真情厚义所感动,资助李甲筹够了三百两银子,十娘赎回了自由之身。

众姐妹为夫妇二人设宴送别之时,作品通过细节描写描述谢月朗、徐素素等姐妹为静身出户的杜十娘梳洗装扮,备酒制席;让出卧房让李甲、十娘过宿;次日,又大摆筵席,相厚的众姐妹送十娘“百宝箱”以表达心意。作品对众姐妹送别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刻画出杜十娘平日为人厚道、待人友善等性格特点。

(三)坚决执着,宁死不屈

杜十娘自十三岁开始迎来送往的卖笑生涯,因早有从良之志,私下攒出不下万金之资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遇到心仪郎君李甲之后,她义无反顾地对美好生活开始执着的追求。赎身之后的杜十娘在随李甲还乡之时,心情愉悦,应李甲之请,在清江之上,明月之下,展喉高歌。作品中对于“清江夜歌”的细节描写,更好地表现出女主人公获得人身自由和幸福爱情的满心欢喜。杜十娘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是那样的坚决、执着而炽烈,这种精神不仅揭示了她所追求的爱情生活,也揭示了明代社会下层妓女想摆脱自身悲苦命运的内心渴望。

杜十娘费尽心思,历尽辛苦,终于赎身而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未实现,却被自己托付终身的李甲转手卖出,希望转瞬即已破灭,刚烈的杜十娘终于明白残酷的现实社会永远也不会接纳自己这样的风尘女子。作品通过她一层层地打开百宝箱,一件件地将绝世珍宝投向江中的细节描写和怒斥孙富与李甲的语言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杜十娘的满腔悲愤,绝望而刚烈的她抱着必死之决心,对失信于自己李甲、对破坏自己人生幸福的孙富、对难以接纳自己的黑暗社会发出最后的指责与控诉。

四、反映时代风貌,突出时代特色

作品一开始就采用铺叙手法,介绍故事发展的社会背景与自然环境。故事发生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日本侵犯朝鲜,朝廷发兵救助,暂开纳粟入监之例。于是,宦家公子、富家子弟大都援例做了太学生,以便博取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男主人公李甲便是其中之一。

明代中叶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城市中的百姓——市民人数急剧增加。除商人、高利贷者以外,市民还包括小手工业者、军士、知识分子、艺人、妓女、手艺匠人、无业游民等。女主人公杜十娘就是一位京城名妓。

作品通过教坊司院生意的红火,展示了明代中期在商品经济较为繁荣的形势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新兴市民文化得到普及,市民阶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娱乐,需要精神生活,更需要表现自我的时代风貌。这也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得以繁荣的时代因素。

作品作为爱情婚姻题材小说,表现出以杜十娘为代表的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追求。在明代崇尚 “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思想观念之下,作为青楼女子,杜十娘对自由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坚定而执着。她的奋斗历程充斥着情与礼的矛盾冲突,作品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

作品对于男主人公李甲形象的塑造,既揭示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之下,其独立自我的丧失,也斥责了其背信弃义的负心行为;李甲同乡好友柳遇春非常欣赏杜十娘的高洁而倾力相助。作品对柳遇春这一形象的塑造,则是对美好人性与友谊的颂扬;对孙富这一形象的塑造,既有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富商阔少无良丑恶行径的谴责,也有对明代富商阶层感情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反映。

但作品中对于因果报应的描写,如柳遇春资助杜十娘便得十娘赠金相谢;李甲则因辜负杜十娘,终日愧悔,郁郁成疾,终身不愈;孙富则因谗言相毁,破人姻缘,卧床月余之后奄奄而逝,则是明代拟话本小说“行好就有好报”教谕思想的体现。

爱情悲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对京都名妓杜十娘这一崇高而美丽形象的塑造,写出了下层市民阶层对美好人生的追求,通过叙写这一美好人生追求的破灭历程,揭示了明代社会“情”与“礼”的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于真实情感的扼杀与毁灭。作品具有市民文学色彩,其创作特色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通俗小说的创作成就,而且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冯梦龙.杜十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杜十娘冯梦龙百宝箱
百宝箱
东周列国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百宝箱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试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后的悲剧美
我的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三爱”“三恨”
军迷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