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2014-04-29 15:22刘爽江国华王国军
理论观察 2014年4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身份认同

刘爽 江国华 王国军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生党员在身份认同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价值取向有所倾斜等;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培养教育不足、发展研究生党员过程形式化、党内活动缺乏创新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研究生党员朝夕运用的虚拟社区来加强身份认同,对于形成一支又红又专的研究生党员队伍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创新性。

[关键词]身份认同;虚拟社区;研究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61 — 02

一、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及其存在的问题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1〕研究生党员身份是一个研究生在研究生群体中先进性的代表,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就是从个体心理机制方面分析党员形象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党员内在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2〕为了解当前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本次研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为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男生占71%,女生占29%;22-24岁占18.3%,24-26岁占67.5%,27-30岁占14.2%。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 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觉得当代研究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大部分是什么”的时候,大约53.8%的研究生党员选择了“研究生党员在将来找工作和各种评优评奖中都有很大的优势”,只有很少部分的研究生党员选择了“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面对“作为研究生党员对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47.2%的研究生党员选择了“找到好工作”或是“有很好的事业发展前景”。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入党动机还停留在为了好找工作或者很好的事业发展考等现实的考虑,带有明显的投机性和功利性。

(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研究生党员应该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但是部分研究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判断力还不够坚定,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信仰就可能会呈现模糊状态。例如,在被问到“如果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你是否考虑加入其他党派”时,有26.8%的研究生党员认为“当然,考虑加入民主党派”,3.19%的研究生党员选择了“也许会,但怕离开后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发展”。

(三)价值取向不够积极

研究生党员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但是,在与很多研究生党员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部分研究生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这也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一定的倾斜。比如说,面对问题“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当有危险困难时,能否做到模范带头作用”,有41.25%选择“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对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有46.88%选择“需要考虑”,也有1.875%选择“不能,不愿做无谓的牺牲”。

二、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当前研究生党员身份的认同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教育不足,不能使党员形成自觉的身份认同

当前我们对于研究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工作有所欠缺,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对研究生党员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往往只是“临时突击教育”,并没有潜移默化每日进行教育。党员自我身份认同主要表现为党员自身对党员的地位、意义和价值的信仰和承诺,而这些主要靠长期教育才能根深蒂固。

(二)发展过程形式化,不能使党员产生自我归属感

首先,确立发展对象途径简单,不够科学民主。过于依赖学生党支部书记或辅导员,对学习成绩过于看重,更有一些研究生支部发展党员只看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其次,对发展和转正的党员没有如实的进行定期考察,导致发展的党员政治素养较差。最后,支部党员会议一次通过十几名学生为预备党员或转正,由于时间原因,不能进行充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起到相互学习,树立榜样的作用。形式化的发展过程造成党员普遍缺乏自我归属感,形成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三)活动缺乏创新性,不能使党员产生身份认同感

伴随在校研究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对新研究生党员进行深层次的党性教育和培养难以开展,也导致了党组织在党员活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党内活动缺乏创新性,交流性就使得研究生党员们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状态,很少引起主动思考和讨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逐渐使得党员身份认同感的丧失和个人承诺危机的出现。

针对“线下”党支部建设的弊端,适时地引入“线上”虚拟社区建设研究生党支部显得十分必要。

三、构建虚拟社区加强研究生党员的身份认同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内涵

虚拟社区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获取、产生、分析和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与被指导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人际团体与学习环境。在虚拟社区中,知识不是一种静态对象,知识是社会性建构起来的,知识蕴含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多位学习者的社会交换和合作而被积极地建构起来的。〔3〕

(二)运用虚拟社区加强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的原因

虚拟社区是建立在研究生党员之间相互信任、信守共同契约的基础上的一种精神共同体。虚拟社区通过采取各种群体性活动组织和引导成员之间在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活动、学术交往、协作研讨,让党员之间进行长期的沟通和交互实践,从而增进党员相互了解,培养感情,提升虚拟社区的凝聚力,增强研究生党员保持在虚拟社区中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运用虚拟社区加强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有利于党员积累身份认同的知识基础,保持身份认同的先进性以及党员多途径的形成身份认同。

(三)构建研究生党员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的形式有:网站、博客、微博、BBS、QQ群等交互平台,能够融合所有平台的当属网站,因此,研究生党员虚拟社区的最主要的平台是网站,可以把虚拟社区构建成一个既是研究生党员思想交流的平台,又是党支部书记党务办公的平台。把不同的年级、专业、班级中研究方向相近或有共同追求的党员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组建“虚拟党支部”,搭建研究生党员沟通交流平台。同时,实体党支部,逐步在“网上党支部”平台上建立新“家”,党员在网上活动,支部在网上办公。具体而言,研究生党员虚拟社区可以设计如下功能:

1.组织功能,构建身份认同的组织框架

第一,在虚拟社区,建立“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制度;第二,组织关系转接功能,这样可以使党员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进行党组织关系转接,方便快捷。

2.服务功能,增强身份认同的感情基础

第一,服务同学;第二,服务校内各种组织;第三,服务社会。在服务的过程中,党员会逐渐增强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为自己具有这样的身份角色而感到自豪和荣誉,加强党员的身份认同。

3.教育功能,建立身份认同的评价机制

利用虚拟社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党支部通过虚拟社区听取研究生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了解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价值引导,帮助研究生党员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机制。

4.保障功能,建立身份认同的机制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和教职工党支部之间的互动机制;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虚拟社区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好党的形象,维护好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5.活动功能,建立身份认同的实践平台

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④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党员自我权力、义务和价值,利用虚拟社区,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争先创优活动来强化党员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6.党群功能,增强身份认同的群众监督

在虚拟社区开设党群联系模块,让研究生党员和群众能够随时联系和互动。这项功能使得党员的一言一行能够更好地得到群众的监督,使得党员的服务承诺更加有诚信,党员的工作更加有责任心。在这一过程中,也强了群众对党员的身份认同,群众的认同又会反过来增强党员自身的身份认同。

7.记录功能,记录身份认同的成长过程

在虚拟社区,开设记录党员发展路线功能,每个党员都有一个资料夹,资料夹里面记录着党员的成长、发展路程,每次教育和培养活动、学业能力和成绩、群众评价等,同时记录每次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对研究生党员的评价,党员的思想汇报,民主评议会评议过程等,党员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入党前后的成长和变化,从而增强党员身份认同。

四、结语

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中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群体,加强研究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对于切实形成一支又红又专的党员队伍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创新性。因此,高校研究生党员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研究生党员的身份认同。

〔参 考 文 献〕

〔1〕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02):37-38.

〔2〕李冰.党员自我身份认同与党员形象建设〔J〕.领导科学,2012,(08):41-42.

〔3〕CohenD&PrusakL.InGoodCompany:HowSocialCapital

MakesOrganizationsWork〔M〕.MA,Boston:HarvardBusiness

Press,2001.31-6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5.

〔5〕杨筱柏,赵霞,孙呖莹.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2):87-88.

〔6〕李冰.论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及教育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4):80-81.

〔7〕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 e-learning "结合的视角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2-33.

〔8〕刘则华.习近平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并讲话〔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648624.html.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身份认同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