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贞爱 刘志军
一、正确理解“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
国务院(国发[2002]14号)文件指出:“在少数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从国家政策体现和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看,应明确界定为“双语教育”。只有通过系统的语言教育,听说读写的结合,达到掌握、使用语言的目的,这是“育”的质变体现;从整个社会环境看,汉语是整个民族通用的语言,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经济的开发建设、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离不开汉语,离不开汉字。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汉语能力势在必行,对汉字的掌握更是刻不容缓。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能娴熟地掌握使用汉字是社会市场的客观需要。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识字的重要性,恐怕没有人提出异议,但识字教学任务的难以完成才造成了上述学生的不良发展状况。
二、对“先语后文”的理解和建议
在听过众多汉语课后,笔者发现了同一个问题:小学三年级以下,课字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听和说的训练(有部分习字内容但时间安排不多),或者是把识字教学单独拿出来成为识字课堂。汉语学习“汉语后文”的学习方法目前几乎成为共识。但目前,有些学校是“语”和“文”严重脱节。能否这样理解“先语后文”:把这观念整体体现在一节课之中,“以说为先导,说写并重”的原则来正确处理汉语学习中的听说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在汉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听说”是思维的表达,把“读写”认为是在听说基础上对知识的再认识。
三、抓好少数民族小学低年级汉语高频汉字的认识
国家语委会通过研究和实践加以综合分析做出过科学的界定:一级常用汉字有2500个,使用频率达97.7%,二级常用汉字1000个左右,累计3500个,使用频率达99.5%。而又有关调查统计一级常用汉字中有600个是特高频汉字,它的使用频率高达81%。有800个高频汉字,累计起来1400个,使用频率达95%。这样的数字可以说明小学低年级阶段如果能掌握600个特高频汉字,基本上也就具备了阅读简单的汉语文字的能力,加上识字工具(如字典)辅助,在读中便可加快识字,可以变被动识字为主动。随着对汉语书籍阅读量的递增,小学阶段扎实掌握1400个汉字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1400个汉字基本上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具备对现代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为将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汉语打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阅读汉语读物,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识字遗忘问题,而且早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了少数族学生对知识的摄取范围。
四、重视在小学低年级通过读写结合掌握汉字
要提高汉语文能力,不是用耳朵听听、嘴巴说说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长时间通过背诵及阅读所获得语句积累,经过内化后借助文字的书写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才会有些许的效果。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写”做到学用结合。不要认为小学低年级就是听说,写是在中高年级的训练。学生只要学习了汉字就应该锻炼其写的能力,哪怕是写出一句话使用上了学过的汉字也值得我们为之鼓励。写可以让人静思字的意思、字的笔画,写可以加深人的记忆,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字”的使用环境。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不该忽视。能熟练的使用文字是学习语言的最高境界。它是思维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写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思维编码的能力。
五、少数民族地区慎用低年级识字阶段的汉族教师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掌握特高频汉字得以学习汉语的关键时期,聘用双语精通的教师是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汉字有着不同于其他别的文字的特殊性,汉字的掌握是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而在这三个条件中“义”是掌握使用汉字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更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连接点。少数民族小学低年级学习汉字,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如果教师不会说少数民族语,这“义”如何沟通呢?他們虽然具备了专业的语言技能,但缺少了沟通的技能,这种弊端必然给学生带来识字难学的困惑,不利于汉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