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放暑假不等于让学生们闲着。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打工或者旅游的好季节,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则是各种夏令营在等着他们。
夏令营种类齐全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各种夏令营就已经到处张贴宣传材料,准备招兵买马。这些夏令营规模不同,目的各异,收费情况也各有特色。
因为美国的网络相当发达,几乎什么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查到,不管城乡,多数人也都非常习惯去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所以夏令营也就把它们自己的信息尽量包装起来放到网上。
就匹兹堡这个地方来说,夏令营大概可分为三大类:学习型的、娱乐型的和体育型的。体育型的好理解,学习和娱乐型的有时候界限不是很清楚。寓教于乐才是真谛。
位于匹兹堡市中心的波因特帕克大学就有类似这样的夏令营,名叫“城市之夏”,主要面向初中和高中学生。时间为两个星期左右,收费大概在200美元上下——据说算是比较贵的。在活动的设计上,这个项目主要想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一般是上午去野外溜溜,骑骑马什么的,下午则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制作一些小电影、木工设计、数学与木工、戏剧表演等等。
在木工设计的课堂里,老师基本上不太限制这些小孩。初中生们都戴上防护眼镜,拿起专业工具,有模有样地自己设计自己制作,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就去辅导一下。经过几天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木制品。
培养自主创造性第一
“城市之夏”有一个叫“创造戏剧”的课堂,今年招了21个学生,这当然已经很不少了,更为有意思的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社区,以前彼此互不相识,但在一个星期之内,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家伙很快便混熟了,并且讨论、创作、编排和表演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
看这些孩子排演得有板有眼,很难想象他们在三四天前才第一次见面。他们的教练卡塔迪尔则说,小孩子非常有创造天赋,在训练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这些创造性,告诉他们不要担心自己的主意不好,也不要担心记不住台词,更不要担心把角色演得过火——演得自然最好!
卡塔迪爾说:“我们当然不是百老汇,但21个孩子能在一个星期里编排这么个有意思的戏剧,每个人都有角色可演,每个人都感到很自在,实在很神奇啊!”
培养爱心和助人意识
不仅局限在美国国内,有些中学生还涉足国际夏令营。这当然比较昂贵,但也能更好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匹兹堡郊区黎巴嫩山镇的高三学生卡琳·麦琪就是这样一个远足者。麦琪在平时就比较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当她注意到远在非洲的赞比亚有些孩子因为买不起校服而辍学之后,就发起了一个捐献活动。
因为她妈妈就是从事网络拍卖的,所以麦琪就号召大家把不用的旧东西拿到网上拍卖,然后捐款给赞比亚小学生做校服。这活动一推出,匹兹堡邮报也登了消息,所以效果很是不错。麦琪很快就募集到1600美元邮寄到瑞士一个机构,然后再汇到赞比亚。
而这个暑假,麦琪就先去瑞士,然后飞到赞比亚,去看看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真的给当地小孩子带来了什么大的变化,顺便和其他一些欧美的中学生在赞比亚住上两个星期,体验当地的生活。
东亚学生带来学习压力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参加昂贵的夏令营或去世界旅游。不参加的理由大概是因为不方便,而不是没有钱,因为在美国有很多政府资助的夏令营,并非富裕人家的孩子可以申请参加这样的夏令营。
当然,虽然没有暑假作业,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玩得这么开心,毕竟这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美国社会一直就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气氛,据一个五十来岁的同事说,他爸爸小时候,老师就经常说,德国人多么聪明,德国小孩如何勤奋,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那以后就会落后于德国了;等到他念书的时候,老师则跟他们说,俄罗斯人是多么聪明,苏联小孩是多么勤奋,甚至还有一本书叫《伊万知道而约翰所不知道的事情》;当然现在开始说中国人是多么聪明,中国人是多么勤奋……
但在美国中学和大学里,东亚学生给美国学生带来的压力的确越来越大,这也波及到一些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美国也有一些大学和社会组织专门在暑假开设针对中小学生科学和人文教学的夏令营,而且据说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去参加。
当然,总的来说,很多人还是不赞成小孩子在暑假里去进行繁重的文化课训练。一名同事在谈到这个时说:“我的一个朋友在暑假要把她10岁的儿子送到斯坦福大学去训练。唉!她也不想想,才10岁,还要送到那么远的斯坦福,真是……”没说完,她就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息,并露出一点点嘲讽的微笑。
【本文选自:http://www.sina.com.cn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