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华
微课程是由各种学科各种小知识点组成的课程的统称。如何实施微课程,有的人直接名之为“碎片化”。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理解,从三个“备”谈一下初中历史实施微课程的基本策略。
一、备学生
这是衡量一个老师能不能透彻理解新课程的重要标准。如何备学生呢?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有一定参加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富有想象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识图能力,也能通过材料思考问题。
首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将要上的这堂课,对学生来说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的要尽量做心中有数。
其次,对那些可能是学生未知的内容还要进一步分析,其中有没有超出学生掌握范围的,或者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去向学生做透彻说明的。
第三,有些内容可能对于学生来讲会比较难,但这种“难”却有着不可回避的价值。也许正是通过这种“难”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培养一种探索的精神。
总之,备学生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将来。在设计《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我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宋代社会生活特点和思考内在联系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这节课所学的是和日常生活很贴近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当然,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也存在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深度等问题,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课前我将本堂课的模式定位为“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情感”。
二、备教材
备教材是一堂课能不能成功的关键。不能想象教师去上课,却对本课教材认识浮浅,或根本就一无所知。我这里想强调一点,这也可能是在当了几年教师后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自己已经教过几遍的课文同样不能掉以轻心。教师要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典范。知识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又是代代不同的,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有这个能力和准备去面对,否则可能会很难堪。
教学中,教师采用提问和小型讨论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教师提出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师生互动好,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活动来看,学生普遍参与,许多同学能积极配合教师,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学法指导上,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看图片,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来触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阅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就要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成功感。
三、备教师
备教师则是要求从教师主导的角度来准备一堂课,着重从心理上去调整自己上课前的状态。就好比运动员的入场,要比赛了,面对着一项新的挑战,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当然,还要做好面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学生什么问题都可能提,只要合理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学生的提的问题自己没准备到的时候该怎么办一定要想清楚。有些老师有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那这种能力从哪兒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课前积极的心理准备。其次,也是一个小细节,就是在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里尽量能静下来把要完成的内容回想一遍。这对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提醒,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
微课程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理解这一概念时,我们要抓住它的核心特征,即“微而精”,融合我们已有的好做法,催生出更好的做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