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利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总是感觉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接受快,学习效果好而且学得轻松,而有一部分学生历史学习尽管也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但却效果不佳。表现为知识结构杂乱无章,学习成绩始终徘徊在低迷状态。经过分析,我发现这部分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比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行为习惯、学习主动性差、性格比较内敛不够活跃等等。为此,我几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观察细节、有条理的习惯
历史是培养聪明的学问。有条理、注意观察细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初始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善于观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良好的观察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给出一些图片和文字的材料,请学生们认真观察,尽量挖掘其中的信息。提高观察力,当然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回归整体为一个基本观察过程,对于复杂的事物,甚至要多几次如此观察的过程,仔细揣摩图片或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全部信息。得出结论的时候,观点必须来自于观察的结果,做到有论有据,反对主观妄断甚至是胡乱猜测、不着边际。
二、自我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历史是培养思维的学科,史实固然是需要记忆的,可是必须搞清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比较,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初三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习惯。每堂课后,我要求学生在笔记中整理本节课知识结构,或者用箭头线条表示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学完一个阶段历史后,编制阶段知识结构,言简意赅而表达清楚的笔记为优。
三、保持良好心态的习惯
良好的心态是保持行为定式的基本条件,只有稳定自己的心态,不骄不躁,在学习中才能循序渐进,逐渐步入自由王国的境界。初三历史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心态的培养。每天教学之前,我观察的比较多的一个细节就是学生们的情绪,开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学生们表现出情绪饱满精神抖擞,发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及时找谈心。(1)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平静的心境。“静”即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或说是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因琐事而心情不畅,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初三时尤为重要。“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当遇到简单、自己很有把握的题目时不沾沾自喜,以为万事大吉;当遇到很难连一点儿思路都没有的题目时,也不灰心丧气。带着一顆平静的心答卷,成绩定在意料之中。心态决定态度,而态度导致学习成效产生天壤之别。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必须沉下心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就是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的时候。(2)修养是良好心态的源头活水。在整个初三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成良好的心态,养成稳重沉静的做派,提高修养和眼界,这是养心的根本。(3)学好历史需要有一个活泼的心态,主要体现在上课积极发言,勇于表现自我,下课勇于与同学们交流历史方面的问题,不要害羞。上课时不要沉默不语,要跟着老师的话题思考,勇于发言,把回答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能力的体现,这样可以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
四、善于反思、质疑的习惯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效果的标准形式有很多种,但能否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是一竿标尺。我发现大部分女生比男生学得更被动,主要原因在于女生性格特点比较含蓄内敛,不善于质疑和反思,因此鼓励她们要经常与老师交流,请教问题,交换教学意见,使师生彼此信任,彼此相互欣赏,才更有利于学习。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即所谓的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使我们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扎实的功底,为日后的成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