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明
52岁的张女士,因间歇性便血一年半就诊。她告诉医生,两年前因血液黏稠度升高坚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服药期间曾多次出现便血现象,自认为是痔疮出血,未予注意。最近便血加重,呈鲜红色,有时是暗红色,量不多,血与大便不混合,无痛。医生检查发现,患者有表面光滑的外痔,没有出血倾向。纤维结肠镜下观察,直肠及乙状结肠下段黏膜充血潮红,散在分布着小米粒大小的点状糜烂,其上覆薄白苔,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考虑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所致,即嘱停服阿司匹林。给予对症处理后,两个月来未再出现便血现象。
阿司匹林作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其常见的副作用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害。每片100毫克以下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由于具有抗酸性,可避免对胃部黏膜的损害,但药物进入肠道后,肠液碱性浓度不断升高,药物逐渐被溶解、吸收,其中部分药物随粪便到达并停留在乙状结肠下段及直肠,在直肠与肠黏膜上皮接触。药物进入细胞后,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改变了细胞的渗透压,造成黏膜损伤,形成糜烂、溃疡。有报道,即使每天常规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能促发糜烂、溃疡和出血等胃肠道黏膜损害,而且,其诱发的糜烂面60%无疼痛症状,老年人更容易忽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的便血者,应想到阿司匹林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久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如发现便血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