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崇宇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十多年的历程中,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级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也有更高的期待和规划。开展课题研究伴随新课改在教育系统越提越响,教师要想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专家型、复合型的教师,就必须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来引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一、从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难点中找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落脚点应定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探究,整合集体的质量找到解决困惑的方法和有效策略。基于此,课题研究不能好高鹜远,为了课题而课题,更多的着眼点应该是关注当下,求真务实。相反,那样大而空的课题研究不但对于教学工作没有切实的推进,反而会误导我们的工作方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教学困惑。比如,为什么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写童话、科幻类虚拟的文章,却写不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写实类的文章;学生喜欢读漫画、言情小说、作文书,很少读名著的问题怎样解决?学生英语单词记不住用什么办法让他记住?学生现在为什么普遍计算能力下降?多媒体能否解决所有问题?用多媒体教学,就代表理念新吗?新课改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概要被否定吗?课堂講解要规定多少分钟科学吗?合作学习就是课堂小组讨论吗?太多的问题让我们困惑,这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教育科研课题从学生中来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问题最具有研究的价值。倘若将学生的问题研究透彻了,对于教学的促进就不言而喻了。课题研究要以学情为主要抓手,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养。
现在学生难管,不学习好像已经成了定论,教师难做成了不争的事实,也越来越有挑战性。很大程度教师的成就大小,在学生身上体现,那么怎样“征服”学生?首先是研究学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情的研究,可以衍生出许多的子课题,比如学生认知结构、学生性格特点等,还比如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网瘾学生、90后学生等等,这些关于学生的问题,只要沉下心来研究探索,就会有无穷尽的成果。再如,学生为什么敢顶撞老师,敢在公共场合骂老师?班主任怎样排座位最合理?课间十分钟后怎样让学生从亢奋状态很快安静下来?学困生怎样转化?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怎么办?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每天都在给我们出难题,每个难题都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研究的课题。
三、研究课题从不断地总结反思中来
课题研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经常反思,不断反思,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反思也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有效方式。一个及时反思、勇于反思的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研读理论,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优势,能够较快地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理论性教师,驾驭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如今的教学就需要这种复合型的教师。
现在各个学校要求教师都要写教后反思,但反思是为了促进教学还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有反思的人知道。其实学校的要求初衷是好的,教师的忙与累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个关心自己专业成长的老师,是不会看轻这种反思机会的,往往教学的智慧就来自这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反思。况且,通过动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明晰化,系统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促进自己专业成长。除此,些教师成长日记或学生成长日记,也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艺术,成就自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四、在不断理论学习中滋生研究课题
现在席卷全国影响深远的“新教育”课题研究,是在学习杜威和陶行知先辈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所以移花接木,在不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过程中,不同思想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总会启迪思路,滋生新的研究课题。通过理论的研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前提是自己研读的理论必须和自己教学实际没有脱离。去研究那些和自己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无疑是闭门造车,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五、在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生发子课题
笔者认为,当自己还没有合适的研究课题时,不凡考虑去研究一些小课题,尤其是大课题下的小内容,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课题需要的人力、物力多,投人周期长,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去开发、挖掘、分化大课题,衍生出自己的小课题,是一个很好的捷径。因为大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必定有着相当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资源来研究自己的小课题,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研究小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作文快速人门,课题研究,就可以细化为若干个子课题:写人快速人门、写事快速人门、状物快速人门、写景快速人门等,研究起来针对性强,好把握,容易出成果,对现实小学作文人门教学也有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和同行的学习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解决教书育人的大问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