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机遇。全力推进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抢抓机遇,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弘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要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主义建设力量,要创新方法,在坚持原则、拓宽渠道、巩固阵地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金融危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
在中国,“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救世界”这句口号我们常常听到,西方和中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又活跃起来,是因为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破产。一时之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人的感觉是负面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前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传统产品的生产过剩导致的,而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产品的过度生产而造成的。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在表象上有所不同,其实质却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只是马克思所论述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表现。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的生命力。
1 金融危机给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
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像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破产一样。首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制度是一种资本主义与人自私自利的本性连接得十分紧密的制度,所以在健全的法制背景下,资本主义仍然能够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现较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把个人自利导向社会创造。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成功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却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出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新左派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却是解构有余、建构不足。因此,它的信众和影响只限于左派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西方左派理论家Alec Nove在绞尽脑汁地设计了各种“可能的社会主义”后,感慨“资本主义是非理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为与资本主义相比,其他任何制度都必須或多或少地压抑人的自利本性,结果使人的自利本性以更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文革”时,人们在“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口号下一面吃社会主义大锅饭,一面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政权倒台后,我们其实很需要左派在世界范围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限制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左派的限制作用可能会比较弱这一事实。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趋势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深刻的社会变化,高职学生意识形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变化。
1.1 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侵蚀我国高职学生意识形态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的重要工具。在西方文化的侵袭下,有的学生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地位的认同度在减弱,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认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主张,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个别学生不问政治,或者把政治非学术化,不能正确区分学术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1.2 西方价值观强势植入消解意识形态影响力
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筷子”,西方文化比作“刀叉”,我们应重视这样一种现象: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放下“筷子”拿起了“刀叉”,良莠不分地吸收了西方文化。在中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的生意越来越火,可口可乐成为饮料市场的“大哥大”,美国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些载体所携带的价值观念也在被“无判断”地接受。其背后则是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强势,谋求在经济全球化之后,进一步实现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从而实现一边倒的文化植入,使我国维系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来自外部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发生着扭曲、变形,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
1.3 西方流行文化冲击高职学生意识形态的培育
流行文化是一种以青年为主要对象的流通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在校园流行,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较高压力和紧张的心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如果这种文化过分地强化和突出感官刺激功能,误解了文化的意蕴和艺术价值,缺乏现代人文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就会使青年学生在淡忘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的状态下,不问其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单纯地接受某种浪漫、奇异、刺激的文化信息,在是非辨别、价值判断等方面陷入混乱。
2 文化渗透的现状与分类
2.1 语言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惯和风土人情,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了体现。文化意识,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悟该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该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它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网络文化的渗透
我们现在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防御能力最弱,接受能力最强、也是最容易受到蛊惑的一群人,他们身处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社会,在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各种新鲜的中外文化思潮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在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大规模地向他们渗透和入侵的影响下,他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逐渐产生向往和羡慕,对美国式生活、思维方式顶礼膜拜。这样一来,在先进文化及其精粹还没来得及在其思想上扎根之际,他们就被外来的这些信息所淹没影响了,免疫力和识别力日益丧失。西方媒体特别是别有用心的国家或组织趁机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站、邮件、新闻评论、博客大肆进行宣传与颠覆,极力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并传播庸俗、低俗和媚俗三俗文化,企图破坏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削弱对党的政治信任,改变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年来高校大学生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现象正是最充分的体现,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3 消费主义文化渗透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其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以消费为动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大众传媒成为优势话语系统已经建立起了文化主导权。按照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消费主义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构建社会意义系统,并且以话语权力的形式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使得对符号象征意义的消费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认同的主要形式。正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借助于跨国公司这样的经济主体推行消费主义文化,通过互联网、广告、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建构一种社会意义系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起到控制和重塑作用。在西方取得文化主导权的消费主义文化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扩张使中国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
3 金融危机进程中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近期走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虽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但世界各国学者已经开始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声讨,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会大大下降。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和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也不得不出台各种干涉经济的救市方案和建立相应的政府机构,通过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来应对危机。危机过后,我们会发现,世界各国(也包括美国)都在其经济和政治体制中或多或少地注入了“社会主义”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家原有的性质。今后,由意识形态主导的极端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可能都不会成为主流,主导的将是混合性经济模式。在这样一种趋势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一定是一个能够抛弃“市场经济代表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和高效率,计划经济代表社会主义、专制和低效率”这种意识形态束缚的国家,一个能够非常务实地把市场和计划看作各有优劣的两大资源配置杠杆,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需要而及时调整这两大杠杆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的国家。中国曾经深受意识形态主导经济之害,幸而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达成了非意识形态化的共识。只要中国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能够坚持这一共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很可能就是一次机会。
3.1 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种考验,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为重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絕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勇于和善于回答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
3.2 积极构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整合高校资源、引导价值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是既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校园特点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现象。高校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思潮。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高校文化资源。进行高校文化的交流与宣传,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数字媒体建设。抵制低俗、腐朽、落后的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非主流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始终贯穿价值观教育。
3.3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就要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增强学习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机制,努力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就要创新载体,优化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把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团队教育、心理教育、网络教育相结合;就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3.4 积极营造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浓郁健康的学风。学生学习风气良好,健康向上,目标明确,理想远大;二、严谨治学的教风。教师安心从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以校为家;三、浓郁的学术氛围。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在校园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讲座;四、健康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演、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或书法的特色比赛,组建各类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沙龙;五、和谐的环境氛围。花草绿树,林间小路,相得益彰,相互映照,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使师生居于其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人格的感化、道德的升华,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六、催人奋进的校风。良好的校风由学校传统,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校训、校歌、教风、学风、班风及教职员工的工作作风等共同组成。
3.5 加强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在经济社会和校园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运用信息网络开展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加强网络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职院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信息网络发展和高职院校实际,着眼积极发展运用、服务保证中心、注重实用实效、有利长期坚持的要求,加强网络教育基础建设,丰富拓展网络教育功能,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要进一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上网用网创造条件。要下功夫搞好校园网内容建设,增强网络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大力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坚持把运用网络开展教育与坚持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要积极发掘信息网络优势,把握网络教育特点规律,改进创新形式方法,真正使信息网络成为先进思想传播新阵地、学习成才新平台、精神文化新空间、工作指导新渠道。
4 总结
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耍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数百万高职学生,关键是要看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得如何。具体而言,就是要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能否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要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能否继续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就是要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能否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环境;就是要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能否在多元文化体系中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风强.高校抵御“三股势力”势力渗透维护安全稳定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9).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见.2006—08—26.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39.
【作者简介】
赵志强 (1972),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