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创新能力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主线,实施创新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创建“创新平台+学生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DAI Xianbin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basic quality of th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core of innovative quality.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main l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tudents focus 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environment, create "innovation platform + Student Innovation Team" innovative ability platform to enhance innovativ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build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creative talents to enhan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ve ability
1 应用型创新人才基本特征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成果获得社会效益的人才。著名化学家施开良结合几十年的教育实践提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应表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构成”、“培养过程”四个方面。应用型创新人才拥有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人格,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应全面体现创新性和应用性。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应用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2.1 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人才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发明创造的技巧与经验、创新能力训练及创造性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应该贯穿于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各个阶段,要充分体现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在于验证理论、训练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国内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已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体,以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创新教育活动为内容,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1)实践教学目标问题。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它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管理制度的制订具有引导与规范作用。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小,教学仍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实践教学被看成是依附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没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严重制约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实验教学内容偏重演示、验证、综合型实验项目,而创新型实验项目偏少。互动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科学应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以及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得不到充分培养和锻炼。(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评价体系侧重于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吸纳而忽视能力培养,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塑造。没有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具备的个性、能力素质纳入评价体系,既有悖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原则,也成为制约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导向性因素。(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适用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科研能力薄弱,无法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引导能力不足。校外实训基地设施陈旧,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法落实等。
沈阳工程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构建了以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平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平台为实践教学平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的“三層次、八模块”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是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八模块”是指素质拓展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和科技创新训练模块。在开放式实践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通过增设创新学分,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首先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和发展愿望,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其次拓宽学生个性培养途径,将科研项目引入日常教学,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资助优秀学生在创新平台上开展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主要渠道。学生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完成:系统设计、方案论证、软硬件开发、成果提交,使学生完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另外,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2.4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由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平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平台构成。为学生提供按兴趣、跨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又超越理论教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创新行为不是个体性,而是群体性、团队式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创新人才首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与团队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社会资源。利用构建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发、更富有创造性的培养环境。
2.5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和创造性研究”这个领域中对人才创新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探索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学校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完善老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组成;加强校企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建立教学团队,加强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实现跨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要鼓励老师走到企业中去,到第一线积累工程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紧密联系实践。
3 结论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日后工作的重要条件。创新能力不仅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学校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内涵,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 ——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HYB13132)
参考文献
[1] 许劲松,朱蓉蓉,洪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原则·机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3-5.
[2] 马洁.论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6-118.
[3] 林雪燕.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集美大学学报,2011(1):83-85.
[4] 戴宪滨.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总第279期):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