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导向,营造高职旅游类专业文化氛围的探索

2014-04-29 23:31彭婷
中外企业文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旅游

彭婷

【文章摘要】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这意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高职的发展行列,旅游类高职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专业发展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除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硬实力以外,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专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以“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导向,营造高职旅游类专业文化氛围不仅结合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旅游类专业;文化氛围

1 专业建设中渗入“先做人、后做事”文化氛围的意义

旅游黄金周、自驾游、出国热等的日益兴起,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旅游大国,中国的旅游人才也在逐渐遍布国内外各类旅游行业,在《2014年旅游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中,来至企业的专家纷纷表示在用工选择中,相比职业技能而言,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和职业情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业发展是学校核心競争力的基础,学生素质和专业建设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旅游类高职各专业发展迅猛,招生人数日益增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将专业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即专业建设中融入素质教育,学生管理中结合专业发展、行业要求共同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各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瓶颈。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也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是两者相互融合的纽带。而就专业建设而言,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发展的软实力,更应成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专业建设应注重专业文化的创建与培植,注重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文化的积淀。因此,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将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先做人、后做事”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学生在旅游行业中取得长足发展,传承专业建设中作出的成就。

2 高职旅游类专业建设中营造“先做人、后做事”文化氛围的途径

2.1 环境育人,营造文化氛围

学院环境是大学物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发展精髓的提炼。通过对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内外环境的建设,线上、线下媒体相结合进行宣传教育,研究和提炼旅游专业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去感染、陶冶师生,使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能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并内化成风格、习惯,从而打上专业文化的烙印。

2.2 制度育人,完善文化体系

通过对校企文化、专业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以各种形式,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相关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真正成为指导、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南和动力源泉。这一文化体系从内容上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实习实训质量控制、学生素质标准等;从方式上,体现为过程监控与评价考核相结合,将制度融合到校企文化中去,落脚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去,将制度的制定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结合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与专业人才素质培育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在学生校内学习、实训,校外实习、就业面试等各个层面都应设计相应的过程监控和评价考核指标,建立校企共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跟踪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回访制度,保证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素质教育,道德考核不断档。

2.3 人文素质教育,丰富文化课堂

人文素质包括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对于高职而言,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是课程教育贯彻和落实“先做人,后做事”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办什么样的专业”和“怎样办专业”这一战略性问题。因此,在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应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会贯通,以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的形式实施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理论方面:开设职业道德必修课程,给予相应的学分。在实践实训方面:通过专项实训与课堂实操,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校外实习实训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课堂方面:基于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等方面,将道德观、价值观渗透到专业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将科学性和人本性统一起来,为学院顺利进行道德育人活动构筑一种高品位的和谐校园文化课堂。

3 高职旅游类专业建设中营造“先做人、后做事”文化氛围的实践载体

3.1 综合各类文化元素,优化人文环境

旅游人员的职业态度、意识和精神的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不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培育而成。通过对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各类文化元素的整合,优化教学区和办公区的人文环境。

一是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环境的建设应围绕“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思想,将职业道德、态度和职业精神融入到环境建设中。如设计文明提示标识、标语,分别安装在教室、实训室、楼梯间、走道、办公室等师生随处可见的地方,随时提醒师生“友善待人,节俭待物”。在教室或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的不应仅仅是旅游业的文化、行业的发展信息,还应有市场对人才职业价值观要求等与职业道德、态度等息息相关的信息;通过网页、微博、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对优秀校友、榜样人物、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形成《旅游专业文化建设案例集》等具有指导性、传承性的物化成果,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环境知晓“以德为首”、“做人为先”的道理。

二是校企融合的环境文化建设。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形式进行。因此,除了要在学校营造出“做人为先”的人文环境外,企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岗位标准、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奖惩兑现等方面,可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和养成,使企业文化真正贯穿到学生的理念和行为中,使学生真正由学生角色转变到员工角色,实现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真正融合。借鉴企业的竞争文化,建设与之对口的校园竞赛文化;同时,校园的公益文化、服务文化又可以合作为推手,对企业文化起到辐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服务社会的非经济价值意识。

3.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文化体系

一是学校制度建设。在强调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教师做为施教者更應处处做为榜样影响。完善教师、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准则,完善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制度,完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顶岗实习、生涯规划为链条的企业文化体验制度,完善综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制定《教师礼仪行为规范》《教师育人工作考核办法》等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指导性的要求;规范教师职业化着装、教风等行为,对学生产生榜样教育。此外,在学生教育方面:建设一至两门职业素质、道德修养等必修课程,给予相应的学分,使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素质养成实训周,通过实训专周,帮助学生增强服务意识,端正仪容仪表,习练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校外实习实训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旅游类专业学生实习指导手册》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完善学生素质培养制度体系。

二是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文化融合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一整套制度体系来保证。从实现校企融合的制度化、系统化和实效化上下功夫。要建立校企文化融合的共建、共用、共享制度。包括高职院校对外办学方面的各种机制和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高职院校建立的产学一体化、校企业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以及订单培养、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机制体现校企融合的文化建设制度化。与学院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也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如接受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制度、接受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与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制度、订单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制度、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制度等,保证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化的约束,不断渗透和影响专业文化的建设。

3.3 利用第二课堂,创建行为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以德为先”的做人理念体现在学职业价值观中,形成一种从业态度,直接影响到服务行为。引导学生学会为他人服务,对他人关爱,久而久之,这一切会内化成学生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校内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活动、学术活动、创新活动、创业教育活动、公益活动、礼仪讲坛、书香讲座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4 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在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与校园文化的渗透同样重要,无论是对一所院校或是一个专业而言,都极具传承性,意义深远。专业的文化建设理论核心的制定应该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遵循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不能一撮而就,以偏概全。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也应该因旅游类各专业的个体特点利用多样的实施载体而设计形式多样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专业内涵的物化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健文王晖.高职旅游院系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12).

[2]周飞.浅谈旅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技术,2013(9).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旅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旅游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旅游的最后一天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