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院珍?李建国?尹江霞
摘要:闲暇生活质量与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时间充裕,休闲方式多样但层次不高,闲暇生活安排计划性不强,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良好的闲暇生活状况与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闲暇生活满意度、闲暇知识与技能、闲暇生活的丰富性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总体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36-03
对于大学生而言,闲暇时间指的是“所有教育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如上课、实验、实习等)、为完成教学培养计划的活动(如做作业、复习等)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之外的时间。”[1]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还在象牙塔里学习的大学生们,还可拥有寒暑假、节假日等自由时间,享受闲暇时间的机会更多。Albert Einstein 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化的关键时期,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表现、生活品质,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全面、健康的自我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西方生活品质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休闲活动的参与对幸福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Campbell、Converse& Rodger(1976)指出闲暇活动是幸福感的最佳预测因子。(Argyle,1987)为此,本研究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探讨闲暇生活状况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以期了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特点,同时,围绕他们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水平,提升总体幸福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年级、学科性质分层取样,选取广西某独立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问卷619份。其中,大一162人,大二159人,大三191人,大四107人。
2.研究工具
(1)闲暇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参考已有研究结果自编《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闲暇时间分配、休闲方式、闲暇技能、满意度等,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和李克特四级、五级量表相结合的题型进行测量,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
(2)总体幸福感中国修订版(GWB)。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2]经国内修订后共18题,得分越高,幸福感指数越高。该量表包含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六个因子。在本研究中,GWB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31。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1.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
由表1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周一到周五中闲暇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占85.5%,4小时以上的占41.4%;在周末的时间里,闲暇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占83.6%。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当充裕。
为了进一步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如何利用闲暇的时间,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休闲方式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休闲方式由大至小排名是上网(69.5%)、阅读书刊(57.2%)、逛街(53%)、看电影听音乐(51.8%)、睡觉(48.8%)、聊天会友(48.7%)、体育运动(33.4%)。其中,看电影、听音乐大多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实现,这說明独立学院大学生休闲网络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睡懒觉也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时间里选择较多的休闲方式,这些都说明了独立学院大学生休闲存在消极倾向。[3]
从表2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计划性(占51.2%),但同时依然有48.3%的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安排是比较随意的;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闲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只有10.7%的学生掌握比较多的闲暇知识与技能。
2.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现状
对619名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分值统计,平均分(M)为76.305分,标准差(SD)为11.7571分,最高分为120分,最低分为33分,分布近似正态。全国常模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经T检验,独立学院男性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分值与常模值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得分与常模值有极显著性差异;所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两性间的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
3.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
为了探索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将闲暇生活部分题项的得分与总体幸福感总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闲暇时间是否充足与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相关;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丰富性、闲暇知识与技能的多寡、对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与总体幸福感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闲暇时间充足性与闲暇活动的丰富性、闲暇知识与技能的多寡存在显著相关(p<0.5),与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闲暇生活的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与闲暇生活的满意度是负相关;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闲暇活动的丰富性、闲暇知识与技能的多寡、闲暇生活满意度四者间存两两显著相关(p<0.01)。
将总体幸福感作为因变量,以闲暇时间的充足性、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闲暇活动的丰富性、闲暇知识与技能、闲暇生活满意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考察闲暇生活状况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5。数据表明,闲暇生活满意度(解释率为5.2%)、闲暇知识与技能(解释率为0.7%)、闲暇生活的丰富性(解释率为0.5%)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三者的共同解释率为6.4%。
三、分析与建议
1.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现状的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分制的改革,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孙永为等人(2008)的调查中显示,长春市大学生每天拥有3个小时以上闲暇时间的比例为 36.1%。[4]本研究对独立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拥有的闲暇时间要远远高于这一比例(如表1所示)。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学院的课程(包括各类选修课)基本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也可看出,同一专业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较之其他本科院校要低,这些也正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时间更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如此大量的时间,学生们利用得并不充分,上网、看电影及睡觉成为学生在闲暇时间内的最为普遍的活动。1953 年美国学者J.B.Nash提出休闲等级理论,将休闲等级分成六级,从低至高依次为:反社会行为、自我伤害如酗酒放纵、消磨时间寻求刺激、情绪性的参与、积极参与、创造性参与。从学生们的选择来看基本属于第三、四层,还停留在消磨时间、摆脱单调的阶段,而参加群体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则相对缺乏。另一方面,48.3%的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安排没有计划,且只有少数的学生(10.7%)掌握比较多的闲暇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学生们所选择的休闲方式的价值和层次不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面临的是强大的升学压力,闲暇时间的不足加之家长、老师对闲暇的理解不当使得很多学生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应对应试的压力,更谈不上休闲技能培养;其次,独立学院学生多数来自于富裕家庭,从小娇生惯养,独立性、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在面对如此空余的时间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再次,高校闲暇教育缺乏,学生们所从事的闲暇活动大多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活动,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没有学会以健康进取的心态自主安排生活。
2.獨立学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现状分析
在与全国常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幸福感平均分(77.058)高于全国女性的幸福感得分(71),这与周宜君(2009)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作为女大学生,她们不用承担太多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压力,可以比较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次,即便她们遭受逆境,情况也相对单一、普遍,可以较容易获得同伴的支持以及老师、学校的指导;再次,独立学院较之其他院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这种优越感势必会提高她们的幸福感。
在男、女性别的差异检验中女生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男女平等观念的不断深化,加之科技不断进步,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使女性能够完成以前只有男性能完成的工作,甚至完成得更加出色,这也势必会不断提升女性的总体幸福感。
3.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
依据闲暇社会学的观点,人们进行闲暇活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定数量的闲暇时间;必需的闲暇设施;闲暇技能。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讲,闲暇时间非常充足,但这并没有给大学生带来愉悦感。调查中,闲暇时间与闲暇满意度呈负相关(r=-0.004),过于充裕的时间反而让大学生们感到无聊、无所事事,自我管理能力和技能的缺乏又使得其休闲方式随意性和无价值性,进而降低休闲生活的质量,故闲暇时间越多,闲暇满意度反而越低。
研究中,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闲暇活动的丰富性、闲暇知识与技能的多寡都与闲暇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王立新和陈凡(2008)指出,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符合补偿——延伸理论:补偿指通过休闲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把身心所支出的能量补充回来;延伸即在休闲中学习,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把学习当成休闲的一种方式,并从中感受到乐趣。[5]也就是说,在休闲中有所得、有所获才能让大学生们产生满意感,所以在闲暇教育中应重视闲暇技能的培养,从而教会他们自主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使得大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对总体幸福感的回归中显示,闲暇生活满意度(解释率为5.2%)、闲暇知识与技能(解释率为0.7%)、闲暇生活的丰富性(解释率为0.5%)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这与秦明[6](2009)、蒋奖等人[7](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需求满足理论认为,个人的需求被满足将会提升主观幸福感,而休闲活动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多项需求。[8]本研究的结果中,闲暇生活满意度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力最大,这也说明闲暇活动既需要满足补偿需求,也需要满足延伸需求,两者缺一不可。
4.建议
独立学院由于是新的办学体制,特别是广西地区,独立学院只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很多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等不完善,在认识这些局限的同时应该更努力地改变独立学院的现状。首先应改变学校、教师、学生的闲暇观念,增强大家对于闲暇生活的重视;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应鼓励教师们增开各类选修课,扩宽知识覆盖面,让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闲暇技能;再次,社团是大学中重要的一个组织,李会青(2011)指出社团活动与心理幸福感中的个人成长维度呈显著正相关,[3]学校应加大社团组织的建设,让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最后,辅导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多引导学生制订适合的生活目标,选择更多健康的休闲方式,合理规划时间,让他们的休闲变得有价值,提高休闲生活有质量,同时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正平.当代大学生的闲暇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
[3]李会青.休闲方式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D].保定:河北大学,2011.
[4]孙永为.长春市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王立新,陈凡.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08:3.
[6]秦明.工作倦怠、休闲活动对健康、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7]蒋奖,秦明,克燕南,等.休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J].旅游学刊,2011,(9).
[8]Diener E, Luecas R E. Culture and Well-being[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87-112.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