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虹
[摘 要]文章的本质是对生活的反映,没有生活,就没有反映。当学生有了这个认识,能以作者的身份和目光去感悟这个世界,当他意识到写出自己深刻感受的东西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而且也不是一件难事时,自然学生就会有写作兴。
其次,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感悟生活 模仿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究竟应该怎样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笔者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在此谈点看法,以求得指正。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
文章的本质是对生活的反映,没有生活,就没有反映。怎样去感悟生活,这个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教师尽管强调了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却往往停留在道理的宣讲上。怎样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感悟生活,教师却没有明确把握和切实的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主张:
首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去认识一个简单的道理,拿起笔写文章的就是作者,只不过有大、小作者之分。学生初学作文,起码也应该算一个小作者。这番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去感悟生活前的重要一步。让学生摆脱命题作文的桎梏,把眼光放向更广阔的空间和世界。“文章合为时而著”,让学生充分体会千古传颂的优秀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个“感”就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在行动上去干预社会生活,以被干预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去写出生活气息很浓的文章。当学生有了这个认识,并以作者的身份和目光去感悟这个世界,当他意识到写出自己深刻感受的东西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而且也不是一件难事时,那么,学生还会对写作无兴趣么?
其次,感悟生活是一种能力,教师应该为这种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让学生去感悟生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心人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去体会、理解、分析、综合,去发现可“感”之物,以提高感的能力;同时,因自身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同样也会影响感悟生活的能力的发展。在人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出那些闪光的東西,并发现写作的素材。从心理学角度讲,提倡“行为指导”,其实是尽可能地把学生对生活的无意识注意转化为目标具体,指向有意识的注意。也就是说,大千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怎样去有意识的注意,怎样去发现美,总结起来有二:其一,就是转变学生作文的观念,“我”是一位小作者,同样是在“为时而著”;其二,就是提高认知和理论水平,去感悟这个世界。
二、教师要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秋》。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们常对学生说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写作兴趣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不仅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根》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有一个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个好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树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最基础的“仿写”做起,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每天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惠惠.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2(10).
[2]张铁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略简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3).